肺癌
是致死率极高的恶性疾病。从年以来,肺癌已成为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因而也成为肿瘤导致死亡的“第一杀手”。
我国是世界上肺癌患者最多的国家,年数据显示,我国肺癌的发病率为/10万,死亡率为/10万,均位列世界首位。预计到年,我国每年仅死于肺癌的人数就将接近万人。
肺癌有哪些“警示灯”?
如何早期预防肺癌、发现肺癌、远离肺癌,寻找肺癌的早期“警示灯”,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大量临床事实证明,癌症的发生和发展有一个渐进的演变过程,时间可以从数年到数十年。在这一过程中,只要打断其中任何环节,都有可能制止癌症的发生和发展。
1、咳嗽
咳嗽,可以说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种不适症状。那你了解咳嗽吗?
咳嗽是一种反射活动,是呼吸道粘膜受刺激并把刺激上传至大脑咳嗽中枢,大脑发出指令,先是声门紧闭,呼气肌收缩,继而声门突然打开,气流高速冲击声门而形成的。
咳嗽是肺癌常见的首发症状,约占45%,早期多为阵发性呛咳,无痰或仅有少量白色泡沫痰。肺癌的发生与发展,会对所“居住”区域的呼吸道粘膜造成刺激,只要有癌肿的存在,就会不停的骚扰那些娇嫩粘膜上的敏感的感觉神经,后果就是反复的刺激性呛咳。随着肿瘤的增大,支气管腔逐渐变窄,可以使咳嗽声出现高音调的金属音。
2、咯血
咯血给人的直观印象比较深刻,在影视剧中经常看到演员咳咳咳,咯出一口鲜血,匆忙间用手绢包起来藏好……观众也心里咯噔一下:完了!得什么绝症了吧?
某种意义上讲,咳嗽未必有什么病,咯出血就肯定得病了,最常见的几种可能中就包括肺癌。其特点是间断性反复少量血痰,往往血多于痰,颜色较鲜,咯血量一般很少,可持续数周、数月或呈间歇性发作。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恶性肿瘤的特点之一就是长得快,那需要的营养也多。在肺癌的发病过程中,就会生成专供其生长的新生血管,这些血管往往也是扭曲、粗大、畸形的,容易在肿瘤生长过程中破损而导致出血;另外一个原因则是肿瘤直接袭击侵蚀了正常的血管结构而造成痰中带血或是咯出鲜血。
40岁以上中年人出现血痰者,约有1/4为肺癌所致,因此当出现不明原因的痰血时,切莫麻痹大意。
3、胸痛
胸痛可以说是肺癌病程中最难以捉摸的表现,它是纯主观的表达,每个人的描述都不尽相同,灼痛、酸痛、胀痛、隐痛、闷痛、压榨样痛、针刺痛、刀割痛、撕裂痛等等。
癌肿的侵蚀浸润生长可以刺激支气管壁及壁层胸膜的感觉神经,产生痛觉冲动,上传至大脑就形成了胸痛。
常表现出来的是隐隐地闷痛的感觉,有时可以持续几个小时甚至几天。胸痛常因咳嗽、深呼吸而加重,其他胸壁活动并不引起疼痛,而胸壁局部无压痛。平时较轻微,但部位固定,逐渐加剧往往提示可能有胸膜、胸壁或纵隔的侵犯。
4、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在肺癌的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几乎贯穿始终。
早期呼吸困难表现有时不太明显,只是有点气短或发闷的感觉。随着癌细胞的侵蚀,肺正常呼吸面积逐步受损,就像一片空地周围不停地盖楼盖工厂,中心的人肯定觉得空间越来越少,感到憋闷。这时,患者逐渐感到吸气不足,感到空气“吸不够”,不得不更快、更加用力的呼吸。因而会加大呼吸力度,表现为呼吸费力,严重时出现鼻翼扇动、张口呼吸及抽泣样呼吸,口唇发紫,胸廓明显起伏,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奏都有所改变。
5、声音嘶哑
如果一个人的声音突然变哑,很多人会把它当作感冒或者疲劳的后遗症,或是以为用嗓过度,有点咽炎。事实上,声音嘶哑绝不只是那么简单,要多注意一点,尤其是伴随有下咽困难,喝水也呛着,就更要警惕,“残忍一叮”,多亮几盏灯,到医院查查吧。
声音嘶哑指发声时失去了圆润而清亮的音质,表现有程度不同的音质变化:“毛”“沙”“嘶”“哑”。这是因为声带的形状、弹性异常,使得声带振动既不对称又不均匀,从而产生的。
在我们的咽喉要道,有一组神经——喉返神经,就像是两个电闸在控制着支配声带的肌肉,从而影响声门的振动。而在肺癌的某些阶段,癌肿生长一旦压迫到了这组神经,造成信号的异常,跳闸了,电刺激传不过去,从而无法正常指挥咽喉处的肌肉活动,声带处于异常状态,就可能出现发音嘶哑,易疲劳,常出现破嗓儿,说话咳嗽有漏气的感觉。
哪些因素让人更容易得肺癌?
肺癌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由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因素所致。肺癌致癌因素包括:
吸烟:80~90%肺癌是由直接或被动吸烟所致,多数肺癌可通过戒烟预防。
职业因素:包括无机砷、石棉、铬、镍、煤焦油、二氯甲醚和氯甲甲醚等。
电离辐射:如氡气等天然或人工射线照射。
大气污染:包括PM2.5和PM10.0。
生物学因素:人体的某些基因丢失、重排、突变等,导致肺癌的发生。
简单的说,经常吸烟的、空气污染重、经常受辐射、工作时容易接触致癌物的人更容易生肺癌。
哪些人需要做肺癌筛查?
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推荐年龄55-75岁、吸烟史≥30包/年、当前吸烟或过去15年内戒烟的人群进行每年1次肺癌筛查。
低剂量螺旋CT放射量仅为3.3毫伏,相当于一个人全年自然环境放射总量,仅为常规CT放射剂量的1/6,却能检测出直径仅2mm的肺部结节,敏感度是X线胸片的10倍,因此推荐使用低剂量螺旋CT进行筛查。美国国家肺癌筛查实验的数据表明,使用低剂量螺旋CT较胸片筛查肺癌死亡率降低20.3%,总死亡率降低6.9%。
筛查发现肺小结节怎么办?
筛查发现肺小结节后不要慌张,因为超过半数的小结节都是良性的。宜进一步行高分辨率CT检查,医生会根据病灶的大小、性质、形态、边缘、与小气道及血管的关系等对小结节做出良恶性判断。
小结节影像学定性诊断的准确性取决于医生的悟性和经验,因此建议去经验丰富的放射科会诊。单靠影像学检测不能确诊的,还可以借助经皮穿刺、纤支镜、胸腔镜和有关的生化检查。对于明确诊断为肺癌的,应按规范接受手术或其他治疗;介于良恶性之间的,定期随访;明确为良性的,不用随访。
患肺癌后应该怎样治?
目前肺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中医治疗等。治疗方案的选择主要依据患者分期、病理类型、基因改变等。
早期肺癌,首选手术切除,年龄大或不愿接受手术的患者也可以接受立体定向放疗(SBRT);
局部晚期肺癌,可以选择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或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晚期肺癌,有敏感基因突变的患者首选靶向治疗,PD-L1表达率大于50%的患者首选阻断免疫检查点的免疫治疗;其他患者首选化疗。
遭遇“杀手”还能活多久?
通常,我们用中位存活时间或5年存活率来描述肺癌患者的预后情况。影响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包括分期、一般体力状况、体重变化等。分期越早预后越好。例如IA期的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73%,中位存活期可接近10年;而IV期的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只有2%,中位生存率也仅有6个月。所以我们提倡早发现早治疗。
这个“杀手”该如何预防?
癌症的三级预防包括:病因预防、临床前期预防、临床预防。
病因预防:减少危险因素、增强体质。戒烟、远离致癌物和电离辐射,减少引起基因突变的机会。在大气污染如此强烈的今天,增强体质才是王道。其实人体每天都会有癌细胞产生,但被免疫系统抑制或清除掉,不会发展为临床可见的肿瘤。多样饮食、充足睡眠、适度锻炼、良好心情,是增强体质的四大法宝。
临床前期预防: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如前所述,对于高危人群,应坚持每年1次的低剂量螺旋CT筛查。肿瘤直径1cm的患者,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因此早发现是如此重要。
临床预防:主要是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措施,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对于肺癌而言,应接受规范化的治疗,不要偏听偏信。
澳大利亚癌症研究新品:
白癜风怎么能好咨询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