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执业诊断学基础答案解析一

时间:2018-10-17 15:50:44 来源:声带麻痹

第一单元症状学答案部分

一、A1

1、

A

心绞痛常呈压榨样痛,可伴有窒息感。

2、

B

胸痛的部位,常常是胸部病变的部位。如带状疱疹引起的胸痛,主要发生在疱疹分布区域;非化脓性肋软骨炎,多侵犯第1、2肋软骨;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疼痛常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常牵涉至左肩背、左臂内侧;食管、膈和纵隔肿瘤常为胸骨后疼痛;自发性气胸、急性胸膜炎的胸痛,多位于患侧的腋前线及腋中线附近。

3、

E

呕血与黑便最常见的原因是消化性溃疡。

4、

D

咳嗽的音色:声音嘶哑的咳嗽多见于声带炎、喉炎、喉癌,以及喉返神经受压迫;犬吠样咳嗽多见于喉头炎症水肿或气管受压;无声(或无力)咳嗽可见于极度衰弱或声带麻痹的患者;带有鸡鸣样吼声常见于百日咳;金属调的咳嗽可由于纵隔肿瘤或支气管癌等直接压迫气管所致。

5、

A

黄绿色痰提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粉红色泡沫痰是肺水肿的特征。

6、

A

呼气性呼气困难:呼气显著费力,呼气时间延长而缓慢,伴有广泛哮鸣音。常见于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

7、

C

混合性呼吸困难:吸气与呼气均感费力,呼吸频率浅而快。见于重症肺炎、重症肺结核、大面积肺不张、大块肺梗死、大量胸腔积液和气胸等。

8、

C

吸气性呼吸困难:表现为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称为“三凹征”,常伴有频繁干咳及高调的吸气性喘鸣音。见于急性喉炎、喉水肿、喉痉挛、白喉、喉癌、气管异物、支气管肿瘤或气管受压等。

9、

B

呼气性呼气困难:呼气显著费力,呼气时间延长而缓慢,伴有广泛哮鸣音。常见于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

10、

D

吸气性呼吸困难:表现为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称为“三凹征”,常伴有频繁干咳及高调的吸气性喘鸣音。见于急性喉炎、喉水肿、喉痉挛、白喉、喉癌、气管异物、支气管肿瘤或气管受压等。

11、

D

昏睡指患者近乎不省人事,处于熟睡状态,不易唤醒。虽在强刺激下(如压迫眶上神经)可被唤醒,但不能回答问题或答非所问,而且很快又再入睡。

12、

E

浅昏迷:意识大部分丧失,强刺激也不能唤醒,但对疼痛刺激有痛苦表情及躲避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吞咽反射、眼球运动等都存在。

13、

D

嗜睡是最轻的意识障碍,患者处于病理的睡眠状态,表现为持续性的睡眠。轻刺激如推动或呼唤患者,可被唤醒,醒后能回答简单的问题或做一些简单的活动,但反应迟钝,刺激停止后,又迅速入睡。

14、

E

意识障碍的伴随症状(1)伴发热 先发热后出现意识障碍见于严重感染性疾病;先出现意识障碍后出现发热见于脑出血、脑肿瘤、脑外伤等。(2)伴呼吸缓慢 见于吗啡或巴比妥类中毒、颅内高压等。(3)伴呼吸深大 见于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4)伴瞳孔散大 见于酒精中毒、癫痫、低血糖昏迷等。(5)伴瞳孔缩小 见于海洛因、吗啡、巴比妥类、有机磷等中毒。(6)伴高血压 常见于脑出血、高血压脑病、肾炎等。(7)伴脑膜刺激征 见于各种脑膜炎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15、

A

中等咯血为每日~ml。

16、

B

咯血的病因:(1)支气管疾病 常见于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肺癌、支气管内膜结核和慢性支气管炎等。(2)肺部疾病 如肺结核、肺炎链球菌性肺炎、肺脓肿等。肺结核为我国最常见的咯血原因。(3)心血管疾病 如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所致的咯血等。(4)其他 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肾综合征出血热等。

17、

E

咯血的病因:(1)支气管疾病 常见于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肺癌、支气管内膜结核和慢性支气管炎等。(2)肺部疾病 如肺结核、肺炎链球菌性肺炎、肺脓肿等。肺结核为我国最常见的咯血原因。(3)心血管疾病 如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所致的咯血等。(4)其他 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肾综合征出血热等。

18、

E

咯血的病因:(1)支气管疾病 常见于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肺癌、支气管内膜结核和慢性支气管炎等。(2)肺部疾病 如肺结核、肺炎链球菌性肺炎、肺脓肿等。肺结核为我国最常见的咯血原因。(3)心血管疾病 如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所致的咯血等。(4)其他 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肾综合征出血热等。

19、

B

大量咯血(每日超过ml)常见于空洞型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和肺脓肿;中等咯血(每日~ml)可见于二尖瓣狭窄;其他原因所致的咯血多为小量咯血(每日在ml内),或仅为痰中带血。咯粉红色泡沫痰为急性左心衰竭的表现。

20、

C

剑突下钻顶样痛是胆道蛔虫梗阻的特征。

21、

A

直肠病变的疼痛常伴里急后重。

22、

B

腹痛的部位:如胃、十二指肠疾病、急性胰腺炎疼痛多在中上腹部;肝、胆疾患疼痛位于右上腹;急性阑尾炎早期疼痛在脐周或上腹部,数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小肠绞痛位于脐周;结肠疾病疼痛多位于下腹或左下腹;膀胱炎、盆腔炎症及异位妊娠破裂引起的疼痛在下腹部;空腔脏器穿孔后引起弥漫性腹膜炎则为全腹痛;结核性腹膜炎、腹膜转移癌、腹膜粘连等腹痛呈弥漫性与不定位性。

23、

A

腹痛的部位:如胃、十二指肠疾病、急性胰腺炎疼痛多在中上腹部;肝、胆疾患疼痛位于右上腹;急性阑尾炎早期疼痛在脐周或上腹部,数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小肠绞痛位于脐周;结肠疾病疼痛多位于下腹或左下腹;膀胱炎、盆腔炎症及异位妊娠破裂引起的疼痛在下腹部;空腔脏器穿孔后引起弥漫性腹膜炎则为全腹痛;结核性腹膜炎、腹膜转移癌、腹膜粘连等腹痛呈弥漫性与不定位性。

24、

C

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体温差达2℃以上,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等。

25、

D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如脑出血、脑外伤、中暑、安眠药中毒等直接损害体温调节中枢,使其功能失常而发热。

26、

B

内分泌与代谢障碍引起的非感染性发热见于甲亢、大量脱水等。

27、

B

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达数日或数周。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等的发热极期。

28、

C

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体温差达2℃以上,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等。

29、

B

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体温差达2℃以上,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等。

30、

D

肺炎支原体肺炎属于感染性发热。

31、

A

非感染性发热(1)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 如大手术、内出血、大面积烧伤、恶性肿瘤、白血病、急性溶血、心肌梗死或肢体坏死等。(2)抗原-抗体反应 如风湿热、血清病、药物热、结缔组织疾病等。(3)内分泌与代谢障碍 如甲亢、大量脱水等。(4)皮肤散热减少 如广泛性皮炎、鱼鳞癣、慢性心功能不全等。(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 如脑出血、脑外伤、中暑、安眠药中毒等直接损害体温调节中枢,使其功能失常而发热。(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影响到体温调节过程,使产热大于散热,属功能性发热,多为低热。

32、

B

非感染性发热(1)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 如大手术、内出血、大面积烧伤、恶性肿瘤、白血病、急性溶血、心肌梗死或肢体坏死等。(2)抗原-抗体反应 如风湿热、血清病、药物热、结缔组织疾病等。(3)内分泌与代谢障碍 如甲亢、大量脱水等。(4)皮肤散热减少 如广泛性皮炎、鱼鳞癣、慢性心功能不全等。(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 如脑出血、脑外伤、中暑、安眠药中毒等直接损害体温调节中枢,使其功能失常而发热。(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影响到体温调节过程,使产热大于散热,属功能性发热,多为低热。

33、

A

非感染性发热(1)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 如大手术、内出血、大面积烧伤、恶性肿瘤、白血病、急性溶血、心肌梗死或肢体坏死等。(2)抗原-抗体反应 如风湿热、血清病、药物热、结缔组织疾病等。(3)内分泌与代谢障碍 如甲亢、大量脱水等。(4)皮肤散热减少 如广泛性皮炎、鱼鳞癣、慢性心功能不全等。(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 如脑出血、脑外伤、中暑、安眠药中毒等直接损害体温调节中枢,使其功能失常而发热。(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影响到体温调节过程,使产热大于散热,属功能性发热,多为低热。

34、

E

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所致的发热有大手术、内出血、大面积烧伤、恶性肿瘤、白血病、急性溶血、心肌梗死或肢体坏死等。所以说急性心梗患者发热的主要机制是由于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所造成的。

35、

D

斑疹伤寒属感染性发热。

36、

B

头痛的时间:鼻窦炎引起的头痛多在病情较重、鼻塞不通时加重,且上午重下午轻;紧张性头痛多在下午或傍晚出现;肿瘤引起的头痛在早上起床时较明显;药物引起的头痛一般出现在用药后15~30分钟,持续时间与药物半衰期有关。

37、

D

头痛的性质:三叉神经痛表现为颜面部发作性电击样疼痛;舌咽神经痛的特点是咽后部发作性疼痛并向耳及枕部放射;血管性头痛为搏动样头痛。

38、

D

头痛伴随症状(1)伴发热 见于脑炎、脑膜炎等感染,以及脑出血、脑外伤等。(2)伴呕吐 见于脑膜炎、脑炎、脑肿瘤等引起的颅内压增高等。(3)伴意识障碍 见于脑炎、脑膜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肿瘤、脑外伤、一氧化碳中毒等。(4)眩晕 见于小脑肿瘤、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

39、

E

局部性水肿见于各种组织炎症、静脉阻塞(静脉血栓形成、静脉炎等)、淋巴回流受阻(丝虫病、淋巴管炎、肿瘤压迫等)及血管神经性水肿。

40、

B

肾源性水肿:多由各种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引起。

41、

B

先天性凝血功能障碍:血友病、凝血酶原缺乏症、纤维蛋白缺乏症等。

42、

C

血小板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脾切除术后等。其余选项均为血小板减少。

43、

A

皮肤黏膜出血的病因中的血管壁结构与功能异常(1)先天性: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家族性单纯性紫癜等。(2)获得性:过敏性紫癜、药物性紫癜、感染性紫癜、中毒性紫癜、结缔组织疾病、维生素C缺乏症、单纯性紫癜等。

44、

D

呕吐隔餐或隔日食物,并含腐酵气味,见于幽门梗阻。

45、

C

抽搐的病因中的颅脑疾病(1)感染性疾病 如各种脑炎及脑膜炎、脑脓肿、脑寄生虫病等。(2)非感染性疾病 ①外伤:产伤、脑挫伤、脑血肿等。②肿瘤:原发性肿瘤(如脑膜瘤、神经胶质瘤等)及转移性脑肿瘤。③血管性疾病:脑血管畸形、高血压脑病、脑梗死、脑出血等。④癫痫。

46、

D

抽搐的病因中的颅脑疾病(1)感染性疾病 如各种脑炎及脑膜炎、脑脓肿、脑寄生虫病等。(2)非感染性疾病 ①外伤:产伤、脑挫伤、脑血肿等。②肿瘤:原发性肿瘤(如脑膜瘤、神经胶质瘤等)及转移性脑肿瘤。③血管性疾病:脑血管畸形、高血压脑病、脑梗死、脑出血等。④癫痫。

三、B

1、

D

心前区疼痛呈压榨样并有窒息感常见于心绞痛。

C

右上腹疼痛放射至右肩胛下区常见于急性胆囊炎。

2、

A

呼吸困难伴有意识障碍者,主要见于肺性脑病、肝性脑病、尿毒症、各种中毒、脑炎、脑膜炎、脑出血、脑外伤等。

C

呼吸困难伴有中等度以上发热、胸痛、咳嗽、咯痰或咯血的,多见于肺炎、胸膜炎、肺结核、肺癌合并感染、肺栓塞、慢性支气管炎、肺脓肿等。

3、

D

意识障碍伴发热:先发热后出现意识障碍见于严重感染性疾病;先出现意识障碍后出现发热见于脑出血、脑肿瘤、脑外伤等。

A

意识障碍伴高血压:常见于脑出血、高血压脑病、肾炎等。

4、

D

发热伴随结膜充血见于流行性出血热、斑疹伤寒、恙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

C

发热伴寒战见于肺炎球菌肺炎、败血症、急性溶血性疾病、急性胆囊炎、疟疾等。

5、

B

按发热的高低可分为:低热为37.3℃~38℃;中等度热为38.1℃~39℃;高热为39.1℃~41℃;超高热为41℃以上。

D

按发热的高低可分为:低热为37.3℃~38℃;中等度热为38.1℃~39℃;高热为39.1℃~41℃;超高热为41℃以上。

6、

A

按发热的高低可分为:低热为37.3℃~38℃;中等度热为38.1℃~39℃;高热为39.1℃~41℃;超高热为41℃以上。

C

按发热的高低可分为:低热为37.3℃~38℃;中等度热为38.1℃~39℃;高热为39.1℃~41℃;超高热为41℃以上。

7、

E

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达数日或数周。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等的发热极期。

D

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体温差达2℃以上,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等。

第二单元问诊答案部分

一、A1

1、

A

既往史包括以往健康状况的评价、预防接种及药物过敏史、患过何种疾病等。

2、

D

问诊中不能进行暗示性提问。

3、

E

个人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出生地及居住地:注意出生地及居住地区与某种传染病或地方病的关系。②生活与饮食习惯。③过去及现在的职业及工种。④冶游及性病史。

二、B

1、

C

个人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出生地及居住地:注意出生地及居住地区与某种传染病或地方病的关系。②生活与饮食习惯。③过去及现在的职业及工种。④冶游及性病史。

E

既往史包括以往健康状况的评价、预防接种及药物过敏史、患过何种疾病等。

第三单元检体诊断答案部分

一、A1

1、

C

P2增强见于肺动脉高压、二尖瓣狭窄、左心功能不全、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心病;P2减弱见于肺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

2、

B

杂音与体位的关系:体位改变可使某些杂音减弱或增强,而有助于病变部位的诊断。例如,左侧卧位可使二尖瓣狭窄的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更明显;前倾坐位可使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舒张期杂音更易于听到;仰卧位则使肺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杂音更明显。

3、

B

正常人的口腔黏膜光洁呈粉红色。在相当于第二磨牙处的颊黏膜出现直径约1mm的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为麻疹黏膜斑,是麻疹的早期(发疹前24~48小时)特征。

4、

A

瞳孔扩大(>5mm)见于外伤、青光眼绝对期、视神经萎缩、完全失明、濒死状态、颈交感神经刺激和阿托品、可卡因等药物影响。

5、

E

扁桃体肿大分为三度:Ⅰ度肿大时扁桃体不超过咽腭弓;Ⅱ度肿大时扁桃体超过咽腭弓,介于Ⅰ度与Ⅲ度之间;Ⅲ度肿大时扁桃体达到或超过咽后壁中线。扁桃体充血红肿,并有不易剥离的假膜(强行剥离时出血),见于白喉。

6、

E

双上眼睑下垂见于重症肌无力、先天性上眼睑下垂。

7、

C

醉酒步态见于小脑病变、酒精中毒等。

8、

C

被动体位:患者不能随意调整或变换体位,需别人帮助才能改变体位。见于极度衰弱或意识丧失的患者。

9、

D

强迫仰卧位:患者仰卧,双腿蜷曲,借以减轻腹部肌肉紧张。见于急性腹膜炎等。

10、

B

满月面容:面圆如满月,皮肤发红,常伴痤疮和小须。见于库欣综合征及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者。

11、

C

慌张步态见于震颤麻痹。

12、

D

强迫体位患者为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被迫采取的某些特殊体位。

13、

B

被动体位患者不能随意调整或变换体位,需别人帮助才能改变体位。见于极度衰弱或意识丧失的患者。

14、

C

伤寒面容可见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呈无欲状态。见于伤寒、脑脊髓膜炎、脑炎等高热衰弱患者。

15、

B

腋下温度正常值为36℃~37℃。腋测法较安全、方便,不易发生交叉感染。

16、

E

口腔温度:正常值为36.3℃~37.2℃。口测法温度虽较可靠,但对婴幼儿及意识障碍者则不宜使用。

17、

D

血压间接测量法:让受检者脱下该侧衣袖,露出手臂并外展45°,将袖带平展地缚于上臂,袖带下缘距肘窝横纹约2~3cm,松紧适宜。检查者先于肘窝处触知肱动脉搏动,再将听诊器体件置于肱动脉上,轻压听诊器体件。

18、

B

左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多为腹腔脏器癌肿(胃癌、肝癌、结肠癌等)转移;右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多为胸腔脏器癌肿(肺癌、食管癌等)转移。

19、

E

全身淋巴结肿大常见于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和系统性红斑狼疮。

20、

D

浊音:在叩击被少量含气组织覆盖的实质脏器时产生,如叩击被肺的边缘所覆盖的心脏或肝脏部分,或病理状态下肺组织含气量减少(如肺炎)所表现的叩诊音。

21、

C

深部滑行触诊主要适用于腹腔深部包块和胃肠病变的检查。

22、

E

肝脏叩诊:病理情况下,肝浊音界向上移位见于右肺不张、气腹及鼓肠等;肝浊音界向下移位见于肺气肿、右侧张力性气胸等。肝浊音界扩大见于肝炎、肝脓肿、肝淤血、肝癌和多囊肝等;肝浊音界缩小见于急性肝坏死、晚期肝硬化和胃肠胀气等;肝浊音界消失,代之以鼓音,是急性胃肠穿孔的重要征象,亦可见于人工气腹。肝炎、肝脓肿时可出现肝区叩击痛。

23、

D

肝脏缩小见于急性和亚急性肝坏死、晚期肝硬化。

24、

B

如肠鸣音次数多,且呈响亮、高亢的金属音,称肠鸣音亢进,见于机械性肠梗阻。

25、

A

肝浊音界消失,代之以鼓音,是急性胃肠穿孔的重要征象,亦可见于人工气腹。肝炎、肝脓肿时可出现肝区叩击痛。

26、

D

尿潴留常见于尿道梗阻、脊髓病、昏迷、腰椎或骶椎麻醉及手术后患者。导尿后肿块消失即可确诊膀胱潴留。故本题选D较合适。

27、

C

胰头癌压迫胆总管导致胆囊肿大时无压痛,但有逐渐加深的黄疸,称库瓦济埃征阳性。

28、

E

肝浊音界向上移位见于右肺不张、气腹及鼓肠等;肝浊音界向下移位见于肺气肿、右侧张力性气胸等。

29、

B

胃肠型和蠕动波:正常人腹部一般看不到蠕动波及胃型和肠型,有时在腹壁菲薄或松弛的老年人、极度消瘦者或经产妇可能见到。幽门梗阻时,可见到胃蠕动波自左肋缘下向右缓慢推进(正蠕动波),有时可见到逆蠕动波及胃型;脐部出现肠蠕动波见于小肠梗阻。严重梗阻时,脐部可见横行排列呈多层梯形的肠型和较大肠蠕动波;结肠梗阻时,宽大的肠型多出现于腹壁周边,同时盲肠多胀大呈球形。

30、

B

肝浊音界向下移位见于肺气肿、右侧张力性气胸等。

31、

B

移动性叩诊浊音:当腹腔内有0ml以上游离液体时,患者仰卧位叩诊,腹中部呈鼓音,腹部两侧呈浊音;侧卧位时,叩诊上侧腹部转为鼓音,下侧腹部呈浊音。这种因体位不同而出现浊音区变动的现象称为移动性浊音阳性,见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右心衰竭、肾病综合征、严重营养不良以及渗出性腹膜炎(如结核性或自发性)等引起的腹水。

32、

A

肺实变的体征:(1)望诊两侧胸廓对称,患侧呼吸动度可局限性减弱或消失。(2)触诊气管居中,患侧语音震颤增强。(3)叩诊患侧呈实音。(4)听诊患侧肺泡呼吸音消失,可听到病理性支气管呼吸音,支气管语音增强。

33、

B

触觉语颤:正常情况下,前胸上部的语颤较下部强;后胸下部较上部强;右上胸较左上胸强。

34、

B

语颤减弱或消失主要见于以下几种情况:①肺泡内含气量增多:如肺气肿及支气管哮喘发作时。②支气管阻塞:如阻塞性肺不张、气管内分泌物增多。③胸壁距肺组织距离加大:如胸腔积液、气胸、胸膜高度增厚及粘连、胸壁水肿或高度肥厚、胸壁皮下气肿。④体质衰弱:因发音较弱而语颤减弱。大量胸腔积液、严重气胸时,语颤可消失。语颤增强见于较浅而大的肺空洞:如肺结核、肺脓肿、肺肿瘤所致的空洞。

35、

D

语颤增强见于以下几种情况:①肺实变:见于肺炎链球菌肺炎、肺结核、肺脓肿及肺癌等。②压迫性肺不张:见于胸腔积液上方受压而萎瘪的肺组织及受肿瘤压迫的肺组织。③较浅而大的肺空洞:见于肺结核、肺脓肿、肺肿瘤所致的空洞。

36、

D

胸膜摩擦音听诊:胸膜摩擦音在吸气和呼气时皆可听到,一般以吸气末或呼气开始时较为明显。屏住呼吸时胸膜摩擦音消失,可借此与心包摩擦音区别。深呼吸或在听诊器体件上加压时胸膜摩擦音常更清楚。胸膜摩擦音可发生于胸膜的任何部位,但最常见于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发生位置改变最大的部位——胸廓下侧沿腋中线处。

37、

B

气胸(1)望诊 患侧胸廓饱满,肋间隙增宽,呼吸动度减弱或消失。(2)触诊 气管移向对侧,患侧语音震颤减弱或消失。(3)叩诊 患侧呈鼓音。左侧气胸时,心界叩不出;右侧气胸时,肝浊音界下移。(4)听诊 患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38、

C

阻塞性肺不张:(1)望诊 患侧胸廓下陷,肋间隙变窄,呼吸动度减弱或消失。(2)触诊 气管移向患侧,语颤减弱或消失。(3)叩诊 患侧呈浊音或实音。(4)听诊 呼吸音消失,听觉语音减弱或消失。

39、

B

湿啰音(水泡音)临床意义:湿啰音是肺与支气管有病变的表现。湿啰音两肺散在性分布,常见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肺水肿;两肺底分布,多见于肺淤血、肺水肿早期及支气管肺炎;一侧或局限性分布,常见于肺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肺脓肿、肺癌及肺出血等。

40、

D

支气管呼吸音:正常人在喉部、胸骨上窝、背部第6颈椎至第2胸椎附近均可听到,如在肺部其他部位听到支气管呼吸音则为病理现象。

41、

C

气管检查:正常人的气管位于颈前正中部。大量胸腔积液、气胸或纵隔肿瘤及单侧甲状腺肿大,可将气管推向健侧;肺不张、肺硬化、胸膜粘连时,气管被牵拉向患侧。

42、

B

胸骨角:两侧胸骨角分别与左、右第2肋软骨相连接,通常以此作为标记来计数前胸壁上的肋骨和肋间隙。

43、

C

桶状胸:胸廓前后径增大,以至与横径几乎相等,胸廓呈圆桶形。肋间隙增宽,锁骨上、下窝展平或突出,颈短肩高,腹上角增大呈钝角,胸椎后凸。桶状胸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及支气管哮喘发作时,亦可见于一部分老年人。

44、

D

二尖瓣狭窄时,心尖部可闻及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呈递增型,音调较低而局限,左侧卧位呼气末时较清楚,常伴有第一心音亢进、二尖瓣开放拍击音及舒张期震颤,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分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所致的相对性二尖瓣狭窄的杂音,称为奥-弗杂音(Austin-Flint杂音),性质柔和,不伴有第一心音亢进、开瓣音,无震颤。

45、

B

二尖瓣狭窄时,心尖部可闻及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呈递增型,音调较低而局限,左侧卧位呼气末时较清楚,常伴有第一心音亢进、二尖瓣开放拍击音及舒张期震颤,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分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所致的相对性二尖瓣狭窄的杂音,称为奥-弗杂音(Austin-Flint杂音),性质柔和,不伴有第一心音亢进、开瓣音,无震颤。

46、

C

健康青少年及儿童常见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

47、

D

右心室增大:显著增大时,心界向左、右两侧扩大,以向左增大较为显著。常见于二尖瓣狭窄、肺心病。

48、

B

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位于胸骨左缘第3、4肋间隙,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的舒张期杂音在此区最响。

49、

C

左心房增大或合并肺动脉段扩大:心腰部饱满或膨出,心脏浊音区呈梨形,见于二尖瓣狭窄。

50、

B

心包摩擦感是干性心包炎的体征,见于结核性、化脓性心包炎,也可见于风湿热、急性心肌梗死、尿毒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引起的心包炎。通常在胸骨左缘第4肋间最易触及,心脏收缩期和舒张期均可触及,以收缩期明显。坐位稍前倾或深呼气末更易触及。

51、

C

心前区隆起见于以下几种情况:①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如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瓣狭窄等。②儿童时期患慢性风湿性心脏病伴右心室增大者。

52、

D

拉塞格征临床意义:阳性见于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或腰骶神经根炎等。

53、

D

膝反射见于深反射。

54、

D

蜘蛛痣是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

55、

A

斑疹只是局部皮肤发红,一般不高出皮肤。见于麻疹初起、斑疹伤寒、丹毒、风湿性多形性红斑等。

56、

C

常人安静坐位或立位时颈外静脉塌陷,平卧时颈外静脉充盈,充盈水平仅限于锁骨上缘至下颌角的下2/3以内。立位与坐位时颈静脉明显充盈、怒张,或卧位时颈静脉充盈过度,超过正常水平称为颈静脉怒张,提示颈静脉压增高,见于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及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某种原因如情绪激动、用力等导致胸腔或腹腔压力增高时也可见颈静脉怒张。

57、

C

安静状态下出现明显的颈动脉搏动,提示心排血量增加或脉压增大,常见于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高血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严重贫血等。

58、

D

气管检查:正常人的气管位于颈前正中部。大量胸腔积液、气胸或纵隔肿瘤及单侧甲状腺肿大,可将气管推向健侧;肺不张、肺硬化、胸膜粘连时,气管被牵拉向患侧。

59、

D

气管检查:正常人的气管位于颈前正中部。大量胸腔积液、气胸或纵隔肿瘤及单侧甲状腺肿大,可将气管推向健侧;肺不张、肺硬化、胸膜粘连时,气管被牵拉向患侧。

60、

A

正常人安静坐位或立位时,颈外静脉塌陷,平躺时颈外静脉充盈并有搏动。如果在坐位或半卧位(上半身与水平面形成45°)明显见到颈静脉充盈,称为颈静脉怒张,提示体循环静脉血回流受阻或上腔静脉压增高,见于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及上腔静脉梗阻等。颈静脉搏动见于三尖瓣关闭不全。

61、

A

检查脊柱压痛时,患者取坐位,身体稍向前倾,医师用右手拇指自上而下逐个按压脊椎棘突及椎旁肌肉。

62、

D

脊柱前凸多发生于腰段,见于大量腹水、腹腔巨大肿瘤、髋关节结核及髋关节后脱位等。

63、

B

脊柱后凸多发生于胸段,见于佝偻病、脊柱结核、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退行性变等。

64、

E

脊柱弯曲度的检查方法:患者取立位或坐位,先从侧面观察脊柱有无过度的前凸与后凸;然后从后面用手指沿脊椎棘突用力从上向下划压,划压后的皮肤出现一条红色充血线,观察脊柱有无侧弯。

65、

D

脊柱压痛与叩击痛的临床意义:正常人脊柱无压痛与叩击痛,若某一部位有压痛与叩击痛,提示该处有病变,如脊椎结核、脊椎骨折、脊椎肿瘤、椎间盘突出等。

66、

C

触及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的包块应考虑直肠癌。

67、

C

外痔:肛门齿状线以下的紫红色包块,表面为皮肤。

68、

D

匙状甲(反甲)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偶见于风湿热。

69、

D

杵状指(趾)常见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慢性肺脓肿、脓胸以及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70、

A

腹壁紧张度增加(腹肌紧张):①弥漫性腹肌紧张多见于胃肠道穿孔或实质脏器破裂所致的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此时腹壁常强直,硬如木板,故称为板状腹。②局限性腹肌紧张多系局限性腹膜炎所致,如右下腹腹壁紧张多见于急性阑尾炎,右上腹腹壁紧张多见于急性胆囊炎;腹膜慢性炎症时,触诊如揉面团一样,称为揉面感,常见于结核性腹膜炎、癌性腹膜炎。

71、

B

全腹膨隆见于各种原因的肠梗阻或肠麻痹、气腹、腹腔巨大肿块(如巨大卵巢囊肿等)以及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肾病综合征、结核性腹膜炎、腹膜转移癌等引起的腹腔积液(腹腔大量积液时,仰卧位腹部外形宽而扁,呈蛙腹状)。

72、

C

肝脏质地分级:分为质软、质韧(中等硬度)和质硬三级。正常肝脏质地柔软,如触口唇;急性肝炎及脂肪肝时质地稍韧;慢性肝炎质韧,如触鼻尖;肝硬化质硬,肝癌质地最硬,如触前额。

73、

D

弥漫性腹肌紧张多见于胃肠道穿孔或实质脏器破裂所致的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此时腹壁常强直,硬如木板,故称为板状腹。

74、

B

脾肿大的分度方法:深吸气时脾脏在肋下不超过3cm者为轻度肿大;超过3cm但在脐水平线以上,为中度肿大;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为高度肿大,又称巨脾。中度以上脾肿大时其右缘常可触及脾切迹,这一特征可与左肋下其他包块相区别。

75、

E

肝脏大小变化的临床意义:弥漫性肝肿大见于肝炎、脂肪肝、肝淤血、早期肝硬化、白血病、血吸虫病等;局限性肝肿大见于肝脓肿、肝囊肿(包括肝包虫病)、肝肿瘤等;肝脏缩小见于急性和亚急性肝坏死、晚期肝硬化。

76、

A

冲击触诊(浮沉触诊法)适用于大量腹水而肝、脾难以触及时。

77、

A

腹膜慢性炎症时,触诊如揉面团一样,称为揉面感,常见于结核性腹膜炎、癌性腹膜炎。

78、

E

水冲脉:脉搏骤起骤降,急促而有力。检查者用手紧握患者手腕掌面,将患者的前臂高举过头,则水冲脉更易触知。

79、

D

心包摩擦音听诊: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处较易听到,病人坐位稍前倾,深呼气后屏住呼吸时易于听到,见于急性心包炎。

二、B

1、

A

病理睛况下,瞳孔缩小(<2mm)常见于虹膜炎、有机磷农药中毒、毒蕈中毒,以及吗啡、氯丙嗪、毛果云香碱等药物影响。

C

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常见于脑外伤、脑肿瘤、脑疝及中枢神经梅毒等颅内病变。

D

对光反射分为直接对光反射与间接对光反射。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见于昏迷病人。

2、

A

苦笑面容可见牙关紧闭,面肌痉挛,呈苦笑状。见于破伤风。

D

面具面容:面部呆板、无表情,似面具样,见于震颤麻痹等。

3、

A

深部滑行触诊主要适用于腹腔深部包块和胃肠病变的检查。

C

双手触诊适用于肝、脾、肾、子宫和腹腔肿物的检查。

4、

E

呕吐物:粪臭味见于肠梗阻,酒味见于饮酒和醉酒等,浓烈的酸味见于幽门梗阻或狭窄等。

D

呼气味:浓烈的酒味见于酒后或醉酒,刺激性蒜味见于有机磷农药中毒,烂苹果味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氨味见于尿毒症,腥臭味见于肝性脑病。

A

呼气味:浓烈的酒味见于酒后或醉酒,刺激性蒜味见于有机磷农药中毒,烂苹果味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氨味见于尿毒症,腥臭味见于肝性脑病。

5、

D

匀称体型者的正常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上第5肋间。

B

正常脾浊音区在该线上第9~11肋间,宽约4~7cm,前方不超过腋前线。

6、

C

肺泡呼吸音增强:双侧肺泡呼吸音增强见于运动、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肺脏或胸腔病变使一侧或一部分肺的呼吸功能减弱或丧失,则健侧或无病变部分的肺泡呼吸音可出现代偿性增强。

B

肺泡呼吸音减弱或消失:见于呼吸运动障碍,如全身衰弱、呼吸肌瘫痪、腹压过高、胸膜炎、肋骨骨折、肋间神经痛等;呼吸道阻塞,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喉或大支气管肿瘤等;肺顺应性降低,如肺气肿、肺淤血、肺间质炎症等;胸腔内肿物,如肺癌等;胸膜疾患,如胸腔积液、气胸、胸膜增厚及粘连等。

7、

B

成人呼吸频率为12~20次/分钟。成人呼吸频率超过20次/分钟,称为呼吸过速,见于剧烈体力活动、发热、疼痛、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心力衰竭等。

A

成人呼吸频率低于12次/分钟,称为呼吸频率过缓,见于深睡、颅内高压、黏液性水肿、吗啡及巴比妥中毒等。

E

潮式呼吸:特点是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由深快逐渐变为浅慢,直至呼吸停止片刻(约5~30秒),再开始上述周期性呼吸,形成如潮水涨落的节律,见于脑炎、脑膜炎、颅内压增高、脑干损伤等。

8、

E

气胸(1)望诊 患侧胸廓饱满,肋间隙增宽,呼吸动度减弱或消失。(2)触诊 气管移向对侧,患侧语音震颤减弱或消失。(3)叩诊 患侧呈鼓音。左侧气胸时,心界叩不出;右侧气胸时,肝浊音界下移。(4)听诊 患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D

胸膜摩擦音是干性胸膜炎的重要体征,主要见于以下几种情况:①胸膜炎症:如结核性胸膜炎、化脓性胸膜炎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胸膜炎症。②原发性或继发性胸膜肿瘤。③肺部病变累及胸膜:如肺炎、肺梗死等。④胸膜高度干燥:如严重脱水等。⑤其他:如尿毒症等。

9、

C

消瘦体型者,肺下界可下移1肋。

A

矮胖体型或妊娠时,肺下界可上移1肋。

10、

B

鼓音:在叩击含有大量气体的空腔器官时出现。正常见于左下胸的胃泡区及腹部;病理情况下,见于肺空洞、气胸或气腹等。

A

过清音:属于鼓音范畴的一种变音,介于鼓音与清音之间,过清音的出现提示肺组织含气量增多、弹性减弱,临床常见于肺气肿。

D

浊音:在叩击被少量含气组织覆盖的实质脏器时产生,如叩击被肺的边缘所覆盖的心脏或肝脏部分,或病理状态下肺组织含气量减少(如肺炎)所表现的叩诊音。

11、

D

支气管呼吸音:正常人在喉部、胸骨上窝、背部第6颈椎至第2胸椎附近均可听到,如在肺部其他部位听到支气管呼吸音则为病理现象。

A

支气管肺泡呼吸音:正常人在胸骨角附近,肩胛间区的第3、4胸椎水平及右肺尖可以听到,如在肺部其他部位听到则为病理现象。

12、

D

左侧卧位可使二尖瓣狭窄的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更明显。

B

前倾坐位可使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舒张期杂音更易于听到。

13、

B

左心房增大或合并肺动脉段扩大:心腰部饱满或膨出,心脏浊音区呈梨形,见于二尖瓣狭窄。

C

心包积液:坐位时心脏浊音界呈烧瓶形,卧位时心底部浊音界增宽。

14、

E

足内翻、足外翻多见于先天畸形、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等。

D

下肢静脉曲张多见于小腿,是下肢浅静脉血液回流受阻或静脉瓣功能不全所致。表现为下肢静脉如蚯蚓状怒张、弯曲,久立位更明显,严重时有小腿肿胀感,局部皮肤颜色暗紫红色或有色素沉着,甚至形成溃疡。常见于从事站立性工作者或栓塞性静脉炎患者。

15、

B

杵状指(趾)常见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慢性肺脓肿、脓胸以及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D

膝内翻为“O”形腿,膝外翻为“X”形腿。常见于佝偻病及大骨节病。

E

足内翻、足外翻 多见于先天畸形、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等。

16、

C

(了解)正常人的脊柱立位时从侧面观可见脊柱生理性弯曲。

D

脊柱侧凸:姿势性侧凸多见于儿童发育期坐立位姿势不良、椎间盘突出症、脊髓灰质炎等;器质性侧凸时,改变体位不能使侧凸得到纠正,见于佝偻病、脊椎损伤、胸膜肥厚等。

17、

E

肛门、直肠指诊对肛门直肠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指诊有剧烈触痛见于肛裂与感染;触痛并有波动感见于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触及柔软光滑而有弹性物见于直肠息肉;触及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的包块应考虑直肠癌。指诊后指套带有黏液、脓液或血液,说明存在炎症并有组织破坏。

C

内痔:肛门齿状线以上的紫红色包块,表面为黏膜。

18、

E

指关节变形以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梭形关节最常见。

C

匙状甲(反甲)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偶见于风湿热。

19、

D

门脉高压时,腹壁曲张的静脉以脐为中心向周围伸展,肚脐以上腹壁静脉血流方向从下向上,肚脐以下腹壁静脉血流方向自上向下。

B

上腔静脉梗阻时,胸腹壁静脉血流方向自上向下,流入下腔静脉。

A

腹壁静脉:正常时腹壁静脉一般不显露。当门静脉高压或上、下腔静脉回流受阻导致侧支循环形成时,腹壁静脉呈现扩张、迂曲状态,称为腹壁静脉曲张。(1)门脉高压时,腹壁曲张的静脉以脐为中心向周围伸展,肚脐以上腹壁静脉血流方向从下向上,肚脐以下腹壁静脉血流方向自上向下。(2)上腔静脉梗阻时,胸腹壁静脉血流方向自上向下,流入下腔静脉。(3)下腔静脉梗阻时,腹壁浅静脉血流方向向上,进入上腔静脉。

20、

D

胆囊触痛的检查方法:医生将左手掌平放在被检者的右肋,拇指放在胆囊点,用中等压力按压腹壁,然后嘱被检者缓慢深呼吸,如果深吸气时被检者因疼痛而突然屏气,则称胆囊触痛征(Murphy’sSign,墨菲征)阳性,见于急性胆囊炎。

E

局限性压痛见于局限性腹膜炎或局部脏器的病变。明确而固定的压痛点是诊断某些疾病的重要依据。如麦氏(McBumey)点(右髓前上棘与脐连线中外1/3交界处)压痛多考虑急性阑尾炎;胆囊区(右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压痛考虑胆囊病变。

21、

A

左上腹膨隆见于脾肿大、巨结肠或结肠脾曲肿。

C

右上腹膨隆见于肝肿大(淤血、脓肿、肿瘤)、胆囊肿大及结肠肝曲肿瘤。

D

全腹凹陷见于严重脱水、明显消瘦及恶病质等,严重者呈舟状腹。

22、

E

腹部压痛:①广泛性压痛见于弥漫性腹膜炎。②局限性压痛见于局限性腹膜炎或局部脏器的病变。明确而固定的压痛点是诊断某些疾病的重要依据。如麦氏点(右髓前上棘与脐连线中外1/3交界处)压痛多考虑急性阑尾炎;胆囊区(右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压痛考虑胆囊病变。

B

腹部压痛:①广泛性压痛见于弥漫性腹膜炎。②局限性压痛见于局限性腹膜炎或局部脏器的病变。明确而固定的压痛点是诊断某些疾病的重要依据。如麦氏点(右髓前上棘与脐连线中外1/3交界处)压痛多考虑急性阑尾炎;胆囊区(右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压痛考虑胆囊病变。

23、

C

液波震颤:检查时患者仰卧,医师用手掌面贴于患者腹壁一侧,以另一手并拢屈曲的四指指端迅速叩击腹壁另一侧,如腹腔内有大量游离液体时,贴于腹壁的手掌就可感到液波的冲击,称为液波震颤。

D

反跳痛表示炎症已波及腹膜壁层,腹肌紧张伴压痛、反跳痛称为腹膜刺激征,是急性腹膜炎的可靠体征。

24、

A

肝脏大小变化的临床意义:弥漫性肝肿大见于肝炎、脂肪肝、肝淤血、早期肝硬化、白血病、血吸虫病等;局限性肝肿大见于肝脓肿、肝囊肿(包括肝包虫病)、肝肿瘤等;肝脏缩小见于急性和亚急性肝坏死、晚期肝硬化。

D

肝脏大小变化的临床意义:弥漫性肝肿大见于肝炎、脂肪肝、肝淤血、早期肝硬化、白血病、血吸虫病等;局限性肝肿大见于肝脓肿、肝囊肿(包括肝包虫病)、肝肿瘤等;肝脏缩小见于急性和亚急性肝坏死、晚期肝硬化。

A

肝脏大小变化的临床意义:弥漫性肝肿大见于肝炎、脂肪肝、肝淤血、早期肝硬化、白血病、血吸虫病等;局限性肝肿大见于肝脓肿、肝囊肿(包括肝包虫病)、肝肿瘤等;肝脏缩小见于急性和亚急性肝坏死、晚期肝硬化。

学习要趁早,医考复习年前就要打好计划,做好准备,天道酬勤!

记得每天坚持听课三小时,坚持21天后,第22天习惯就养成了,主动复习比被动复习效果更好,我们一起努力,加油。今天开始学习,备考。

长按







































白癜风医院的医生哪家好
中科白癜疯口碑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rgm.com/jbby/9471.html
热点排行
声带囊肿治疗的注意要

  长春长庚耳鼻喉医院认为在治疗声带囊肿的过程中,几个注意要点要谨记,……【查看详情】

精彩推荐
声带囊肿治疗的注意要

  长春长庚耳鼻喉医院认为在治疗声带囊肿的过程中,几个注意……【查看详情】

相关导读
声带囊肿治疗的注意要

  长春长庚耳鼻喉医院认为在治疗声带囊肿的过程中,几个注意……【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