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的卢永峥,几年前被确诊患上白血病,万幸的是,他有一个爱他的哥哥。卢永峥的哥哥不仅把自己的骨髓捐给了弟弟,为了筹钱甚至当起了高空作业的“蜘蛛人”(高楼外墙清洁工)。如今,为了偿还生病时欠下的60多万元债务,卢永峥带着自己3岁的女儿,来到山东青岛,在街头卖起了水果。作为白血病幸存者,他告诉记者:“我不能再拖累我哥了。”因病致贫,债务缠身!我们的准备真的够了吗?关于重大疾病,你敢看完吗
▲8分钟,带你认识重大疾病
重大疾病保险的创始人是南非的马略·伯纳德(MariusBarnard)医生有一句经典的演讲,“医学只能挽救一个人的生理生命,却不能挽救一个家庭的经济生命。”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保险,不光因为人人都会死,还因为我们都要好好的活着。为什么必须要买重疾险1上一份大病保险,
不是说一定会得大病,
也不是说得病后没钱治疗。
2只是,我相信人的这一生
最后一定会得大病,如果没有得大病,
那是因为其它原因,没有机会得先离开了!
3你有见过哪个人离开这个世界,
不是因为大病?不是因为意外?
4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所以你要好好地精彩活下去!
5为什么要上大病保险?
一,是弥补收入的损失
二,是让自己安心治疗
6如何弥补收入?
如何安心治疗?
你一定要知道“五年生存率”这个医学概念:
五年后患大病者还生存,那医学上一般认为他的生存概率与常人一样。
7但在这5年里,
工作强度不能太大,
即要调理费又要护理费,
家属还要额外花销很多钱
这些都会花去我们大部分积蓄。
8五年后因为年龄、身体、心理、知识落伍、人际关系疏远等原因,
收入多半会比生病前低一点,也可能会低很多,甚至完全没有收入。
9原本属于我们的财富累积,
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重疾,
这些财富就离我们远去了。
10所以说大疾保险不是医疗险,是收入损失保险。
大疾保险的保额最少也应该是年收入的五倍。
否则的话就是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
11我们思考一下:两个同样患大疾的人:
一个虽然不用上班,
但是治疗康复时获得五倍年收入的大病保险的赔付。
12另一个同样在治疗,
但是花的是自己的积蓄,
同时还要担心房贷、
担心车贷、担心小孩的教育、
担心父母的赡养、担心自己品质的生活。
这两个人,大家觉得哪一个更容易挺过五年?
13为自己上一份足额大病保险,
不会改变你的生意或者生活,
却可保护你的生活不被改变。
为了保存明天,我们今天必须行动;对于国家大事如此,保险行业亦是!—里根总统(美)人生最大的风险就是认为自己没有风险,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以为自己都能摆平;现实中没有保险,生活究竟行不行?举个例子,一个正常的家庭夫妻二个靠收入来维持正常的家庭开支,通常情况下:●一部分用来日常支出;
●一部分钱来为将来做准备(生养小孩、自己养老等);
●或多或少还要留一部分活期存款,以备应急所需;
●其余的绝大部分钱用于买卖的再投入帮助实现财务自由。
没有保险就等于自留了风险
首先,家庭财务规划强调的第一点应该是防风险:在我们应急所需的存款必须包含自己,老人,小孩,配偶等家庭成员突如其来的生病,意外灾难的费用,而整个家庭中,谁都有可能会需要到这笔钱。
如果没有保险,这个风险就等于是留给了自己(自留风险),自己家庭承担自身的风险。以医疗险为例:因为年轻,生病或意外引起的医疗次数和费用会较少,所以很多人会认为,买份保险不划算。这也就是认为没风险或风险小。也是你今天拒绝买保险,甚至不考虑买保险的原因。认为还没到时候!
风险自留生老病死残是成本
一家人平平安安是我们共同的愿望,但就是一家人的平平安安导致了你思想上的麻痹,认为这个钱就是家里的节余,你会把这些盈余的资金不断地透支到现实生活开支中去,这将导致家庭财务一个致命的弱点,你忽略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生,老,病,死是人生必须付出的成本,但人生的成本很奇怪,它何时,何地,以什么方式发生,没法预测,无从准备。
其实,你的存款也仅是解决心理的安全需求,解决不了实质性问题。因为风险有大有小,小病小灾尚能应付,大病面前力不从心。
保险是杠杆:缓解经济压力假设家里有50万资产,生意/理财上占30万,孩子每年花掉1~2万,你的日常支出每年5~6万,家里存的最多也就是十几万,家庭最大的防风险能力就是十几万,如果存款一旦花光,就是把生意或者理财的30万挪过来,日常支出都要紧张起来。
但是如果你把家庭存在银行里解决生老病死的费用单独拿出来,形成专款专用。假设一年交1.5万,立马能产生超过百万的保额。万一发生风险,保险就会挡在前面,形成第一道防线。不会增加家庭经济负担!
如果你不买保险,尽管你有50万,其实你的风险防范能力也就是十几万,而且是花自己的钱。如果买了这个保险,你了交1.5万,防风险能力达到了多万。这就是保险产品,在风险面前独一无二的杠杆作用!
保险不是消费,把钱还给地方其实买保险并不需要花钱,只是把家庭本来要存在银行的钱挪到保险公司,解决一个更完整更周到的保险计划而已。这样,就没有那种消费的“痛”的感觉,不会觉得这个钱,拿过去就拿不回来。即使一个人一辈子不得病,不出意外,总会身故。有生之年解决自己和家庭的保障问题,身故后,把资产完整地留给孩子。
有多少家庭因突然降临的意外或疾病而花光家庭所有积蓄甚至破产,为什么我们不提前预防,我们无法预知疾病和意外,可我们可以把意外和疾病带给我们的损失降到最低,仅仅是拿出家里的一小部分积蓄就可以做到,为自己也能为别人规避巨大风险!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