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家人必须记住的五字心诀

时间:2020-6-28 16:23:23 来源:声带麻痹

公益中国援助定点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诵经,是自古及今所有道德修养实践者的必修课,是中华民族有别于其它民族的道德修养特点和宝贵文化遗产,这里先介绍一下由我创立的诵经的“熊氏五字心诀”:“恭、熟、忘、合、灵”。

一、至诚端恭启妙门——恭

《老子?德道经》是一个巨大的智能宝殿,“恭”字是一把开启大门的宝匙。信德无疑、礼德圆明是“恭”的基础。古人对经典非常尊重,敬书如师,视为经宝。恭就是恭敬心、敬畏心、处下心、礼敬心,“恭”还包涵身心的清静,身心都调节到接近《老子?德道经》的精神境界,调节到纯净圣洁状态、清静空明的状态才能展开下一步领悟和融会。

在科仪派中,凡诵经者,须要定心平气,斋戒沐浴,严整衣冠,按日进行,不得松懈,方为称职。据记载,道释两家的诵经对“恭”字要求甚严。明文规定:诵经前要将双手洗净,且不论吃素或吃荤食,诵经前都应先刷牙漱口;选择无人打扰之处,避免他人在不知情的状况下打断自己诵经;戒除洋葱、葱、大蒜、韭菜、香菜等气味辛臭的食物,且避免饮酒。若刚食用过以上食物或饮过酒,不宜诵经。须刷牙漱口,在通风处待一阵子,待气味散尽,才可持诵经典;所在处若有道释祖师之像,应先礼像三拜;若无像,则以双手持经书高举至齐眉处;礼佛后,即端身正坐(亦可盘腿而坐),合掌,恭敬称念道释祖师圣号三遍及相关的开经偈,称念后方可开始读诵经文。读诵经文时,对所诵念的经文要字字清楚明白,不打妄想。若有杂念、妄想,就要赶紧将心收回来,保持专注,培养定力。最后回向时,不仅回向给自己及亲友的冤亲债主,更进一步回向无上菩提,且将此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众生,在无形中与无量众生结下善缘,自利还利他。

对传统修养学来说,“恭”字的关键作用,是达到能够启动经文中的“自燃”的光明之场,启动经文中的炁、理、法,与经文中的场性相连接、相贯通、相融合。心经合一,身经合一,人即经经即人,达到经人不分而水乳交融的状态。《老子?德道经》是一个巨大的宝殿,“恭”字是一把开启大门进入宝殿的宝匙。信德无疑、礼德圆明是“恭”的基础。在诵经前先将调形、调心、调息“三调”运用好,内环境清理干净,进入整体性、和谐性的松静自然状态,实现“恭”,达到“静”,道莅心头而观照万物。

后天的人,心灵普遍被尘埃封闭、污垢包裹,灵光难透,光芒不现。一般的修养者有几个能够达到六祖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心修水平呢?绝大部分人都是神秀“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的水平,甚至还远不如神秀的修为。所以要用好“恭”炼己,把尘勤拂,归于“无尘”,调节到符合《老子?德道经》的频率范围的内环境之中。“恭”实际上是通过修心炼己来达到的一种自然恭敬心,调节控制自己的阴我心的意识活动,从有为调节到接近无为,从太极图的边缘调整到接近太极图的中央,或者直接牢立于太极中央的状态,心即是《老子?德道经》,再诵起来那不就相应了吗?身即道德场,《老子?德道经》的能量不就存在了吗?离开炼己和调节心和身的前提,“恭”就是盲目的“恭”,是虚假的“恭”,这叫不恭不敬。

不将心灵中的垃圾和渣滓主动地清理掉,不将阴我心的欲己意识活动调适到最低点,道德能量和物质就难以进入我们的内环境,就是摆在面前你也吸收不动、消化不了。没有这个“恭”就字难以打开任何经文的门户。不在“恭”的统领之下把身心调节到符合经文的场性状态,就难以进入其中,难以接受和承载其中的能量。证道不离“心”、“身”两字。在“心”和“身”这两个字上放下有为,树立无为;放下有欲,树立无欲;抑制阴我的私欲心,确立阳我的大公心,几句话就概括了,但在实践时却是滴水穿石的功夫。通过“恭”,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好了,接近无为,接近“徼”,接近太极图的中央。不要在阴波或者阳波上荡漾,更不要远离太极弦,牢牢处在太极的正中心,处“静”而心静身静;用“净”而心净身净,那么任何经文的场性之门都可以豁然而开。

二、百诵精熟寻天音——熟

“熟”。古人极为重视“熟”诵,“三分文章七分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选烂,秀才半”等等名言都说明了这个道理。明代宋濂等着的《元史?侯均传》中说:“侯均积学四十年,每读书,必熟诵乃已。至言,人读书不至千遍,终于无益。”清代的桐城派学者最为推崇熟诵,刘大櫆在《论文偶记》中写道:“(读古人书)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合我喉吻者,便是与古人神气音节相似处,久之自然铿锵发金石声。

所以诵经文一定要读熟、念熟、诵熟。传统修养学中,“熟”里还有个“寻声”和“找音”的问题。在边记边熟的过程中要注意“寻声”,找准“音”。“熟”是一个特殊的技术,声通过我们的嘴,口腔、舌头的运动,喉咙声带的震动,口腔气流的震荡而来。发声的信号出自哪里呢?出自于大脑。科学研究证明,我们的识神在大脑皮质层这个办公室里指挥着,并且通过颅底的神经传导发音信息到达喉、口、舌。心能不能直接诵呢?不能直接诵。心是通过迷走神经相应谐振的,由于迷走神经也是从颅底穿出,与舌咽神相邻,容易产生谐振而传入心中。所以,当你注意到了这其中的天人密秘的时候,观心、调心做得理想,就会出现了一种特殊的“音”,叫“心音”。经中的能量物质和音的频谱最容易合一产生谐振,在胸腔里震荡就产生一股股热流,再产生一种波,既震荡了自己,也震荡了身外的场。它可以不断地扩大,散发出来,不同于普通状态说话只是口腔里说而心没有相印。

“寻声”是指我们在诵念某一段经文或者整篇经文的时候,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rgm.com/jbcs/10689.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