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每周一测
一、选择题
(·湖南初三中考模拟)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m/s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相同
D.真空也能传声
(·广西初三中考真题)在纪念“五四”运动周年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合唱比赛中,同学们用歌声表达了“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的远大志向。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和“低”,指的是声音的
A.音调B.音色
C.响度D.振幅
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人们做了如下实验。其中不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实验是
A.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了水花
B.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随音乐起舞
C.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塑料屑,敲鼓时见到泡沫塑料屑不停地跳动
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慢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m/s
D.人耳可以听到任何频率范围的声音
在武侠小说或电影里,经常会看到一位双目失明的大侠,还能判断出前来攻击他的敌人的方位,这是因为
A.他的眼睛原来没有失明
B.他的耳朵有特异功能
C.这是一种巧合
D.由于双耳效应,他可准确判断声音传来的方向
(·广东初三中考真题)赛龙舟不仅是一项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传承。如图所示为某比赛场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选手根据鼓声齐心协力划桨,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选手听到鼓声大作,震耳欲聋,说明此时鼓声的响度大
C.选手能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听出鼓声,主要是通过鼓声的音色来辨别的
D.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快
二、非选择题
(·广东初二期末)许多男生在变声期后,说话时声带的振动频率比以前低,因而声音的_________会降低。如果小明的声带在2s内振动了0次,则声音的频率是_________同学们能够通过听声音辨别不同老师是依靠辨别声音的_________。
(·贵州初二期末)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_________m/s空气中的光速约为_________m/s。在某次百米赛跑中,若终点记时员听到起点的发令枪声才开始记时,则所记录的比赛成绩比实际情况要_________。(选填“好”或“差”)
(·江苏初二期末)自己来制作“水瓶琴”,如图所示,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体积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
耳朵能够识别出是用嘴吹还是用筷子敲击发出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若用嘴依次吹瓶口发声,是________振动发出声音的,装的水越多,吹瓶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________,若用相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个瓶子,敲击的速度变快,发出声音的音调________(选填“变高”、“不变”或“变低”)。
“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这个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丽把这个实验拿到月球上去做,用小锤敲击音叉,结果观察到小球_______弹起(选填“能”或“不能”),小丽听不到声音,原因是_______不能传声。
(·辽宁初二期末)在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的实验中小明将直尺一端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
(1)拨动直尺观察到直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动,同时听到直尺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这是由于小明采用了图__________所示的实验操作方法。
(2)小明规范实验操作后,拨动直尺,观察到直尺在振动,同时听到了直尺发出的声音,接着减小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拨动直尺,小明观察到直尺振动的频率变__________。
BA、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约是m/s,故A错误;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B正确;C、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传播速度一般不同,故C错误;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D错误。故选B。
A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和“低”是指声音的音调,故A正确,BCD错误。
BA.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了水花,说明发声体在振动,是声音产生的原因;B.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随音乐起舞,说明水可以传递声音,不能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C.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塑料屑,敲鼓时见到泡沫塑料屑不停地跳动,说明发声的鼓面在振动,是声音产生的原因;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说明敲响的钟在振动,能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故选B。
AA.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气体中最慢,故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快,故B错误;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D.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Hz,超出此范围的声音人耳听不到,故D错误;故选A。
D武侠电影里经常描写一大侠双目失明,还能判断出攻击者的方位,主要是因为声音传到武侠者的两只耳朵的时刻和强弱以及其他特征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他用耳朵判断声源方位的重要基础,也就是双耳效应,正是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故D正确。
D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故A的说法正确;B.震耳欲聋形容声音非常大,而声音的大小是用响度来表示的,故B的说法正确;C.在声音的三个特性中,音色是人们辨别不同发声体的主要手段,所以选手能在嘈杂的声音中辨别出鼓声,靠的就是鼓声的音色与其它声音的音色不同从而做到的,故C的说法正确;D.声音的传播速度跟其所处的介质种类及温度有关,而与其它因素无关,鼓手敲击鼓面越快只能使鼓声的音调得以提高,而无法改变鼓声的传播速度,故D的说法错误。
音调Hz音色
许多男生在变声期后,说话时声带的振动频率比以前低,因而声音的音调会降低;小明的声带在2s内振动了0次,则声音的频率是f==Hz;不同的老师,声带结构不同,音色不同,故同学们能够通过听声音辨别不同老师是依靠辨别声音的音色。
3×好
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m/s,空气中的光速约为3×m/s,因为声音传播需要时间,当声音传到终点计时员处时稍晚些,时间偏小,记录的时间比实际要好。
音色空气柱高不变
(1)敲瓶子时,瓶子振动;吹瓶口时,空气柱振动,能够识别出是用嘴吹还是用筷子敲击发出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当用嘴依次吹瓶口,振动的物体是空气柱,瓶中盛水越多,空气柱越短,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3)当用相同的力敲击瓶子,敲击的速度与瓶子的振动频率无关,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变。
(1)将音叉的振动放大或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显示出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不能真空
(1)物体的振动有时用眼睛无法直接看到,可以将微小振动放大,通过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判断物体是否在振动。
(2)如果将这个实验拿到月球上做,那么我们看到的现象是小球被弹开但听不到音叉振动发出的声音,原因是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乙高
(1)此实验研究钢尺振动时的音调跟钢尺振动频率的关系,应该收集钢尺的振动频率和钢尺音调,其他声音会干扰实验结果,故应使直尺紧贴桌面,而题干同时听到直尺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故选用乙图所示的实验方法了;
(2)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尺子振动快慢有关:当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短时,钢尺振动变快,频率变高,音调变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