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
援
藏
故
事
谁会想到这周三是这么忙碌的一天,如果退回去,我一定认真对待这天的早饭。事情还要从周三的早晨说起......
每周三一早,按照常规我先在病房查房,然后赶去出门诊。查完房大家临解散前,我和巴罗主任约了中午一起讨论工作安排,比如办学习班、外派同事进修开会、开展新技术等。临下楼前,小廖提了句:“昨晚的急诊病怎么没过来?颈部异物的。”我还沉浸在早交班时眼科同事提到的熊咬伤患者身上,言语在耳旁轻轻飘过,也没进一步过问。
9:50,耳鼻喉科门诊。今天的门诊患者不算多,叫号系统和仪器设备运转正常,我与助手旺姆配合越来越默契,因为绝大多数是藏族同胞,需要她来帮我翻译。我们看了二十多个病人,同每一个结束诊治的患者微笑告别,期间还抽空做了五六个喉镜。
10:30,巴罗主任拿着片子,身后跟着三个藏族同胞进了诊室。“谢老师,这是昨晚小廖看的,颈部异物,今天下午做了吧?”看到患者的X线平片,颈部正位,散落的三根高密度影......“行,没问题!”我看到他身后跟着的三个藏胞,黝黑的皮肤,不太讲究的衣着,其中有一个青年人歪着脖子,被身旁人轻扶着,姿势和步态没看出虚弱,殊不知接下来10个小时我们很多同事要为他忙碌。
11:30,回到病房,就被护士医院第一届演讲比赛的课件。后来被巴罗主任电话叫走,甜茶果腹,一起商量下一步工作。刚回到宿舍,我的徒弟吉宗——病房主治打来“谢老师,上午收的病人血象高,CT拍完了,我去取片子。”出于职业敏感性,我告诉她一起去看看。
14:30,影像科,我和吉宗坐在电脑前一起阅片。患者情况很复杂,颈部金属异物外伤,异物是装修用的射钉枪里的金属钉,一共三根,一根位置靠下,自上而下扎在甲状腺右叶;一根刺在第五颈椎的锥体上,已经弯了角度;而最凶险的一根恰恰通过五六颈椎之间的缝隙完全贯通了椎管......
“病人目前血象一万六,体温正常,四肢肌力正常,左上肢疼痛,家属说没钱,只交了四千住院押金。”吉宗汇报到。我俩一边讨论着,一边往病房赶。目前病人还算平稳,但看上去家庭能力肯定难以承受转诊去内地治疗;而病情复杂,小伙子年轻,虽影像支持脊髓损伤和感染,但目前神经系统损伤的临床表现不严重,后续病情转归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还有就是让医生无可奈何的费用问题,这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虽显得世俗,但又是必须考虑的。
回到病房,我们先同家属交代了病情。虽然语言不通,但是我能看到家属信任的目光和虔诚的态度。医院就是几百医院,是他们最大的依靠。患者和家属坚决要求不去内地,放心让我们来治疗。到病房的路上,我已经把片子传给内地的同事,同事再三告诉我这种罕见的病例可能深藏巨大手术风险,要慎重。但此刻,面对患者的信任和组织的嘱托,我不能退缩。
15:30,病房组织全院大会诊。经过充分沟通,我知道患者和家属已经清楚他们面临的境遇,也知道他们愿意托付我们帮着渡过难关,哪怕前途未卜。会诊是医务处出面协调,骨科、胸外科、麻醉科、重症监护室的同事都来了,有的主任还是临时从会场赶来,神外主任才下手术,听了我的病情介绍,电话里也明确表示全力支持。大家仔细讨论手术方案,同时商量联系民政部门对患者进行帮扶救助。
经过会诊专家们的讨论,考虑到患者病情的复杂性,决定耳鼻喉科和骨科的医生同台进行手术,术中检查食道和硬膜的受损情况,必要时胸外科和神经外科同事上台处理,术后转入重症监护室后续治疗。
18:00,手术正式开始前,我们用内镜探查了喉、气道和食道,进一步发现患者存在右侧声带麻痹和食道损伤,这极大可能和异物造成的创伤有关,异物需要尽早取出。骨科彭主任、耳鼻喉科的巴罗主任和我一起携手开始这样一台罕见的异物取出手术。手术室里很多同事跑前跑后的帮忙,大家都希望这个不幸的病人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基于术前的仔细定位,缜密设想,我们顺利的在甲状腺上取出了第一根钉子,又在更高的锥体和椎间隙拔出了第二根、第三根,没有恼人的出血和脑脊液漏。为了小伙子着想花了不短的时间进行皮内缝合,使颈部的切口显得极其纤细,与他的皮纹融合在了一起。
一切结束,归于平静,走出外科楼时,拉萨的夜幕早已降临,天上的月晕朦胧,远处的布达拉宫被灯光衬得格外清楚,此时听到肚子不争气地传来几声咕噜声,手机传来了信息提示。看着远在北京的孩子的问候,此时此刻,顿时泪眼朦胧,但内心平和。
文
“组团式”援藏专家、北医三院耳鼻喉科谢立锋
编辑
孙静
“北医三院订阅号
健康科普
北医三院服务号
就诊服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