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关于声带的理论小知识

时间:2016-12-13 0:09:30 来源:声带麻痹

1、人声的声源在声带,也可以说声带是发音的惟一器官,而口腔、喉腔、咽腔等各腔体只是共鸣器官。但是能否在意念上避开声带,张嘴就落在胸腔并找到胸声是美声唱法“入门”与否的基本尺度。

2、声带是牢固的富有弹性的纤维组织,由粘膜、韧带和肌肉组成。它的前五分之三是肌肉,后五分之二是软骨的延续。声带后端具有活动能力,使两条声带分开,从而打开声门或使两条声带相互接触而关闭声门。

3、声带是一对自由振动的肉质簧片,前后呈“∧”状。平静时声门是打开的,即两片声带处于松弛的分离状态。发声时喉肌内外同时收缩,两片声带随着音频的升高拉紧、拉长和靠拢,声门关闭。这时,肺部气流从两片声带的缝隙中冲出,产生振动发声。

4、声带肌有纵、横、斜三种走向,是发声的振源体。所谓“声门”就是声带闭合的间隙,声带后有两个勺状软骨相连接,在气息的作用下,声带拉紧闭合放松,得到不同的音高。

5、正确的声带运动都是真假声结合的,低音真声多,高音假声多。由低到高,声带机能逐渐调节转换(即从重机能状态转换到轻机能状态),两片声带的肌肉动态是平衡的。真正掌握其中技巧,需要不断地体会和训练。

6、歌唱机能调节的核心是在喉咙打开基础上的声带或声道调节。声带振动面积越小,边缘振动的声音越会向上反射,就越会有声音在头顶的感觉,头声也是由此得到的。

7、如何“在声带用力内并时,喉咙不参与”,这是众多声乐理论家和教育家提出的一个难题。我们知道声带长在喉咙里的喉结里,所以当声带用力时喉咙既不动又不用力是不可能的。关键在于我们要明确声带用力是为内并,而喉咙用力是为形成稳定坚实的通道,为声带内并创造外围基础条件,而不是要像声带一样同时闭紧。声带内并闭紧在气流的作用下能够发出更好的声音,但若喉咙也同时闭了,声带的工作就没意义了。

8、要想使自己的声音发出极大的共鸣,首先要学会控制声带(声门唇)的调节并拢,同时注意喉咙张开,下巴缩进,软腭稳定,元音有力并干净利落。

9、声带振动面大,真声使用过多,高音就上不去,声带易充血水肿。假声过多,声带振动面过小,低音下不来,易产生声带小结。所以,声带的调节是歌唱的核心技术,要用最少的声带振动,得到最大的音响效果。

10、头声和胸声实际上是声带发声时,两种不同的机能状态所形成的。没有声带的振动,再好的共鸣也发不出声音。但声带是不应有用力感觉的,只有通过气息和内外口开合的大小来间接控制。

11、“胸声”又称真声或基音,它并不出自胸,而是声带处于重机能状态的整体振动或2/3振动时所发出的声音。“头声”也并不出自头,而是声带处于轻机能状态的边缘振动或前1/3的局部振动时所发出的声音。这时,声带的能力极为松弛,在由低到高的声音转换中,必须合理熟练地转换声带的这两种不同机能。声带随高低音的机能转换过程,就是真假混声的调节过程,也是声区转换和换声过程。

12、本应用声带轻机能状态来唱的高音,如果用了声带的重机能状态,就会出现破裂音,高音上不去,即或唱上去了,也是声音浓重,不轻巧,没余地;反之,本应用声带重机能状态来唱的中低音,如果用了声带的轻机能,就会出现声音虚空无力,低不下去。

13、声带正确的松紧度是通过声带周围的肌肉活动而得到。这些肌肉彼此对抗起来,声带才能绷紧并均匀地并靠在一起。有了这样的紧度,元音延长,颤音平稳的条件才能建立。要达到这种效果,就要调节声带闭合的力度,把气拦在里面或逼在里面。呼气的通路被拦住,再用横膈膜的力量,把气从声带的缝道里推出去,阻力和推力形成对抗,这时声带就会震动,声音就会有质量。

14、嗓音这一乐器虽然只有声带这“两条弦”,但它可发出各色的音。一般歌唱者能唱出两个八度的音,好的歌唱家能唱出3-4个八度的音。如果声带可以无限度拉长的话,它可以发出无限的不同声音。声带是有弹性的,若高音唱得过多,长期绷拉闭合得太紧,就会僵化,会过度疲劳,用松了就难以恢复弹性。

15、声带在歌唱中是感觉不到的,只有通过气息来间接控制。所谓发声时声带的边缘振动,是由气量大、气压小的气息的抚摸来完成的。所谓发声时声带的局部振动,就是想象中用部分声带去工作而不是全部声带。用这两种方法所发出的声音,都是混声或头声或半假声的效果。

16、自从声带具有局部振动和边缘振动的特殊性能被发现以来,构成头腔共鸣的生理原因被揭示了。这之前能唱高音的歌唱家、戏曲家、流行歌手及原生态歌手,不论自觉或不自觉都采用了这种方法。所谓“天生高音”,一是不自觉地使用了这种方法的歌唱者,二是其声带天生就短和薄。

17、声带的振动要舒展,既要充分又要适度闭合,这样才能得到很好的基音(声源音)。声带太松,闭合不好,声音会“沙”、“抖”,会漏气以及声音无力;声带太紧,气息会不通,嗓子会挂劲,会唱破。

18、从声带发出的声音,叫做“基音”,基音是很轻弱的。只有当它在人体全部的共鸣腔里都能得到共振(声乐上称为“共鸣”),才能使声音扩大和美化,发出宏亮优美的歌声。

19、声音的强弱大小主要与声带的振动幅度、腔体的大小以及共鸣器官的松紧状况有关,松时共振空间就大,声音就强,紧时就会小和弱。声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声带的振动频率,频率高,声音就高,反之就低,声带的振频与声带天生的长短、宽窄、厚薄、质地和张力有关,还与发声时气息运用的强弱、深浅有关。

20、音越低,使用的声带越厚、越宽、越长,声带张力越小,所以在中低声区要尽可能的“让声带歌唱”,要感觉声带在做无阻碍的自由振动;音越高,使用的声带越薄、越窄、越短,声带自然拉紧的张力越大,而这时打开的共鸣腔是松开的劲,声带要紧而不僵,共鸣腔要松而不懈。

21、好的“基音”应是声门闭合适度时发出的音。基音不纯,泛音就杂。基音频率决定音高,泛音频率决定音色。要使声带产生纯净的基音,一要找到“喉结的正确位置”;二要找到“声门适度感”。

22、“声门适度”的标志和特征是:嗓子周围与下巴松弛、没感觉、除内口(咽腔口)有收紧的劲外,没多余的劲,音色和泛音明亮、圆润、优美动听。“声门适度”的调节是由喉咙的松紧张弛来控制的。

23、声音的韧性和伸缩性,是要求无论强弱都能唱在气息流动中的声带上。这样,当音量转弱时声音也不会虚空无力。在横膈膜肌肉群强有力的支持下运用或控制声带轻机能的变化,则更能听到一个具有很强穿透力的声音芯。

24、喉头和声带若处在一个好的调节状态,发出的声音就会又暗又亮,是一种柔和的亮,若声带有不干净的声音,劲就用过了,声音就破了。

25、声带无控制地打开或完全关闭,其结果都不能出声。所以,打开和关闭是以能出声为前提的,而在训练初期,这种打开的声音是不可能好听的。所以,要在打开后,再通过混声调节训练找到声带闭合的最佳点,以得到最好的共鸣音响。既想着喉咙打开,又想着声带闭合,两者必然互不能相顾。喉咙打开必然带动声带打开,在这基础上用喉肌和咽壁的力量收紧或关闭内口,声带也就随之得到了“调节”和“关闭”。

26、发高音时,声带边缘振动并加强张力。发低音时,声带张力减少而振动面加宽,若调整不当就会发生病变,如:声带小结。高音是随着声带振动面积由大到小的变化而产生的,决不是如许多著述中所说,“是缩短声带得来的”。随着音高的变化,声带的振动面积也必须跟着变,这就是科学使用声带的方法。

27、一般男声音域的高度比女声要低一个八度,因为他们声带的长度比女声约长1/3。声带的厚度从花腔女高的2毫米到男低的5毫米不一。声带短,则声音高;声带长,则声音低。若声带长度相同,宽厚者的声音可塑性更大,音色变化能力更强。

28、声乐教育家潘乃宪说:“用高位置的内感觉未必唱出高位置的外感觉。因为,若没有声带质量的改变,高位置的外感觉永远不会产生。反之,声带的质量减轻了,即使内感觉毫无高位置的感觉,从外感觉的效果来说,位置也相当高了。”学唱者一定要懂得声带闭合调节的原理,但在发声和歌唱时决不能刻意去想它,要想气息、打开、位置,这样声带的闭合调节就会自然产生。

29、“让声带歌唱”和“在喉上做工作”是美声唱法的两句名言,这都是强调既不要躲避声带,又要用好声带。这与“丢开喉头,绕过声带唱”的说法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理念和要求。实际上这也是两种不同意识的调节手法。对喉紧声重的学唱者,要用意识上避开喉头绕过声带的方法去改善;对声带张力不足和收缩机能差的学唱者,只有用强化喉咙和声带的意识去提高他的机能。选择方法之前,必须找到病因。

30、只有排除一切杂念干扰,在毫不怀疑地用各种办法训练打开喉咙的基础上,才能谈声带调节(声带打开与关闭之间的调节)。另外,“声带调节”的说法不如“混声调节”好,因为母音转换的过程就是混声过程,这个过程自然会促成声带的调节。所以,意念上要想着母音转换,不要想着在声带上多做文章。

歌唱教室资讯每日推送,如有关于声乐方面的任何问题,可同步







































正规医院治疗白癜风费用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得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rgm.com/jbcs/4360.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