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有癌细胞,包括你和我,应该怎么办

时间:2018-2-24 19:02:37 来源:声带麻痹

[这是Regrightener的第30篇原创文章]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强化一个医学认知:“人人都有癌细胞”,包括你和我。

这一认知非常重要,但是很多医生都在这方面犯迷糊。

知道了这个道理,会让你的医学思维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这次认知迭代,会让你在这方面的思维水平超过不少的医生,因为很多医生脑子里也没有这样的认知。

“人人都有癌细胞”的认知不仅仅是假说,

而是得到了病理学家反复的证实。

早有研究发现,死于其它原因的40-50岁的女性,其乳腺组织切片检查中发现有乳腺癌者占40%。

另有研究发现,对死于非甲状腺癌患者的甲状腺组织进行2.5毫米厚的切片检查,36%的患者发现有甲状腺癌。

如果切片厚度为更薄,更多人会发现于甲状腺癌。

美国一项研究中,对位死于车祸的男子进行了解剖。

发现30-39岁组有三分之一存在前列腺癌变,而70-79岁组这个数字上升到70%。

“人人都有癌细胞”可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国内有医科大学在不满1周岁的幼儿胃内发现了癌细胞。

哈佛医学院的福克曼和卡卢里指出:“大部分人都肿瘤,只是他们不知道而已。”

其实在癌症在检查中,只要组织切片的间距足够紧密,恐怕每个腺体都能筛检出肿瘤,即使不是%的机率也差不多。

人体内有很多腺体,除了乳腺、甲状腺、前列腺,人体内还有其它大量的腺体,如唾液腺、胰腺、肾上腺和含有大量腺体的肝、肺、胃、肠、卵巢等,所以说人人都有癌细胞,毫不为过!

更何况,即使不是腺体组织,也有癌变的可能。

所以,“人人都有癌细胞”的说法毫不夸张,更不危言耸听。

人体内的细胞,特别是腺体细胞,每时每刻都在新陈代谢、分裂、增殖、衰老、死亡。

这一过程中,外界刺激或细胞本身的复制错误都可能诱发癌变。

人人都有癌细胞,只不过绝大多数人体内癌细胞很少,尚未形成癌肿。

人们也没有任何不适。

这种很小的癌细胞团,被医学家成为“微小癌”、“一点癌”、“一钳癌”。

我为什么要给大家传递“人人都与癌细胞”认知呢?

不是为了危言耸听,而是因为,这一认知非常重要。

它可以实实在在地指导我们的行动,让我们活的更明白,更健康,少犯错误。

“人人都有癌细胞”的认知,

会让我们减少对癌症的不必要的恐惧。

与人们的常规认知相反,癌细胞并非那么强大。

大部分癌细胞非常脆弱,绝大部分会在发生发展的早期就凋亡而死,或被免疫机制消灭在萌芽当中。

癌细胞也不都是破坏力强大,大部分癌灶在人体内长期存在而不造成任何危害。

“人人都有癌细胞”的认知,

会让我们更明白健康生活和癌症预防的重要性。

几乎所有年长者体内都会有若干肿瘤,且只有极少数才具危险;而使事情复杂化的正是这种肿瘤特性。

人体组织相当于一个生态系统,这个系统的健康保证了细胞的健康。

伟人说过:好的体制环境会让鬼变成人,坏的体制环境会让人变成鬼!

这一道理在人体内部的这个生态系统中同样适用。

衰老、吸烟和其他压力因素会改变这一生态系统,让癌细胞获得生存优势。

预防癌症就要维持这个生态的健康。

而要维持这个生态的健康,我们就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的体重、均衡的饮食、积极的运动,都会给这个系统带来正能量。

有了这个认知,当你在吸烟、酗酒、过劳、暴饮暴食的时候,就会有个声音在你的脑海内响起:你的体内有癌细胞,小心点!

“人人都有癌细胞”的认知,

让我们远离无度的体检。

既然“人人都有癌细胞”,那么细致的体检一定会发现很多的早期癌症。

但是这种发现可能是没有意义的,甚至是有害的。

多数情况下,我们只是发现了进展很慢或不会增长的“早期癌症”。

这些“癌症”可能终身没有征兆、不会带来麻烦,被称为“懒癌”。

有研究发现,在0位从50岁起每年接受乳腺钼靶检测并坚持10年的女性中,获益仅仅是1位会免死于乳腺癌;

而带来危害的却非常惊人:2-10位会被过度诊断并接受不必要的治疗,5-15位被告知患癌的时机早于实际发生的时间,提前进行了乳腺切除等治疗,却没有带来更好的治疗结果;对-位提出了错误的警告,50-位会由于假阳性而接受活检。

上海医学院的杨秉辉教授的见解很明了:“癌症筛查能使癌症病人获得较好的预后,这个假设是动人的,但走到今天,能不能早期及时获得确诊和治疗,即使能,所进行的筛查、诊治带来的风险、花费和获益如何进行评价,都是需要我们考虑的。”

“人人都有癌细胞”的认知,

让我们远离过度的早期治疗。

-年共18年间,韩国大力推行甲状腺癌早期筛查,结果是甲状腺癌患者增加15倍,死于甲状腺癌人数却并没有减少。

几乎所有确诊的患者都接受了放射治疗或切除术,其中约11%发生甲甲状腺机能减低症,2%手术引起声带麻痹。

以至于有人开玩笑地说:“如果你恨一个人,就让他去做甲状腺B超,他有很大的可能发现甲状腺癌,然后他终生生活在癌症的阴影当中,还对您感激涕零!”

那么我们发现了早期癌不治疗可以吗?试问:如果你没有充分的认知,哪个医生敢给出不治疗的建议呢?

或许,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创伤更小的治疗方法,而不是动辄肺叶切除、甲状腺全切。

中国政协副主席、中科院院士韩启德认为:癌症的早诊早治收效甚微,不应提倡。要重视早期筛检技术的负面效应,首先不应该提倡健康人群的普遍性癌症筛查,这种筛查应该在高危人群中进行。

衰老是癌症最重要的原因,衰老不可避免,癌症不可避免。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癌症病人增加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癌症进展的高度异质性表明临床中一些早期癌症不会进展到晚期。

明白了“人人都有癌细胞”的道理,我们能够更好地坦然面对衰老、癌症与死亡。

用我们的健康生活方式来维持好体内生态系统的健康平衡,体内的癌细胞自然不能兴风作浪。

与这个比起来,什么健康体检、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其实不是最重要的。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中国医学的古老智慧在这里与现代医学是相通的。

.06.02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白癫疯怎么治疗
北京中科刘云涛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rgm.com/jbcs/8502.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