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里的健康ldquo密码rdqu

时间:2021-2-26 23:28:35 来源:声带麻痹

语言是人们相互交流的工具,也是人脑功能的重要体现。口语是语言交流的最主要方式。我们每天都说很多话,倾听别人,表达自己。内容有问候、有汇报、有说明议论,还有自言自语。

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会像我们一样痴迷地用语言来衡量一个人。历经千年的科举考试制度,主要考量的就是考生做文章的水平。尤其是明清时候的八股文,连每一句的声调都有严格要求。

谈吐不仅能图富贵,还反映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成语里用来形容一个人有才华的词很多,比如出口成章、语惊四座、口吻生花、珠玑咳唾,都与谈吐有关。而傻里傻气、笨嘴拙舌、痴言妄语、心拙口夯无疑就是形容一个人笨了。

古人对心智和语言关系的理解跟现代医学对痴呆的某些认识不谋而合。语言作为人类智力革命的催化剂,天然地就与脑的认知功能相联系。那么,这种联系能否帮助我们洞察脑疾病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了解一下语言的产生过程,因为解剖生理机能的完整无缺和相互协调是语言能力正常发挥的前提和基础。语言的产生涉及到难以分割的两个过程,分别是语音的产生和语音的编码。

语言的产生

产生语音需要三个步骤。

01

动力

首先是动力。任何发出声音的过程都需要消耗能量。对于人类语音,我们通过胸廓驱动空气形成气流来提供能量。

02

发声

其次是发声,喉是我们发声的主要器官。喉部有许多肌肉和软骨,一起构成声门。声门就像个门框,而声带就是两扇门。声带在放松状态下声门是完全开放的,空气经过不会发出声音。当我们需要发声的时候,从肺部流出的空气到达喉部,声带拉紧阻挡声门,流动的空气振动声带发声。大家可以试试将手放在喉咙前部骨质部分的下端,同时发“啊”的声音,可以感觉到喉部的震动。

03

发音

最后是发音。声带振动产生声音后,我们用唇、舌、牙齿、牙龈、软腭、悬雍垂、鼻腔等器官来塑造声音。比如发“啊”的时候,需要把口张大,舌放松平铺在口底;而发“咦”的时候舌需要绷紧,位置也要向上抬起。清晰地发音需要上述结构的完整和协调。如果因为某些疾病影响到了这些结构,就会出现口齿含糊、声音嘶哑等症状。医学上称之为构音障碍或言语障碍。

语言的编码

接下来是语音的编码过程。

光有发音还不能算作语言。这就好比一架钢琴,可以发出乐音体系中近乎全部的声音,但这还不能算音乐。音乐是音符按一定的旋律和节拍演奏才是。

在脑内,让声音变成语言,变成能递思想的工具是由大脑皮层完成的。目前认为,涉及语言理解和表达的皮层主要位于左侧大脑的前半部分,包括额叶、颞叶和顶叶。右脑也参与了语言的理解过程。这些脑区之间通过白质纤维按一定的顺序联系起来,组成了特定的信号传递通路。这些通路就是语言的加工/组装生产线,帮助人们理解听到的声音,并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成声音传递出去。

如果疾病影响到了这些部位的脑组织,病人表达或理解口头语言就会收到阻碍,阅读和书写往往也会受累,姿势语言也会受到影响。医学上称之为失语症或语言障碍。

话语不利警惕中风

小区里的张大爷就是这样。张大爷长期有高血压,年轻的时候也不当一回事,近来心脏也不舒服才开始吃药。有一天早上起来,张大妈觉得他有点不利索。一直也不说话,问了几声才含糊说了几句,说的什么也听不清。大妈一听着急了,说话怎么这样啦!大妈在电视里看过,说是有说话“大舌头”要警惕中风,于是就直接呼叫去医院了。医院要下车呢,才发现张大爷脚也不好使唤了。不过还好就诊及时,医院里住了一星期病情就稳定了,回家还能搀扶着走。

同样是中风,姜大爷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姜大爷喜欢喝黄酒,量也不多,每顿饭都要就着喝半碗。一次饭还没吃完呢,说话突然也含糊不清了。家人朋友还以为他是喝多了来着。怪他说,叫你别喝,老不听劝。姜大爷也有些纳闷,今天也没喝多少啊,怎么就喝大了呢。可是要说没喝大,这手怎么也麻麻的、不听使唤?姜大爷没想明白,先回房里休息了。没想医院里了。

其实,像这两位老先生的情况在日常诊疗中非常普遍。据估计,约有1/3的卒中病人会在发病的时候出现语言交流问题,可以表现为口齿含糊、说话轻、说话慢、音调单一等等,也可以表现为胡言乱语、答非所问,或者完全说不出话来。这取决于疾病损害了哪部分大脑的功能。

除此以外,有些老年人的言语和语言功能障碍是缓慢加重的。开始的时候可能仅仅是叫不出名字来,特别是平时不常见的人或不常用的物品,或者说话的时候容易卡顿,理解力也下降。随着疾病进展,后来可能出现明显的语言交流障碍,其他痴呆的症状也会逐渐显现。这个时候才开始重视和治疗,可能已经延误了病情。

影响语言的其它疾病

影响日常言语和语言的疾病还有许多,比如喉炎、肺炎、声带麻痹、息肉等,听力障碍也会影响我们的语言能力。神经系统疾病除了前面说到的卒中和痴呆以外,还包括帕金森病、重症肌无力、“渐冻人”、多发性硬化、颅脑肿瘤等。

识别言语和语言障碍

然而,语言早期变化比较隐匿,常人难以觉察,怎么做才能有效识别呢?答案是很难。不过有些办法可能会有帮助,比如“急性看变化,慢性看影响”。

“急性看变化”就是说,如果突然出现的言语或语言异常,要警惕。比如突然出现的口齿含糊、答非所问、话语减少、说话容易卡顿等等。这里说的突然出现,就是说能准确回忆得起变化发生的时间,精确到几小时内或某一天,那就提示是急性变化,需要去看医生检查一下。

“慢性看影响”就是看对日常交流的影响。比如说让回忆一下昨天看过的电视剧,还能讲出细节吗、是不是说话都比较简短,或者内容空洞,重复和赘述比较多等等。然而这些实际操作起来仍然存在难度。因此,对于有自觉症状的老年人,我们建议及时就诊,完善认知评估。

此外临床上还有一些新的检查手段,比如多模式话语分析方法,以及计算机辅助的自然语言识别等,更容易察觉细微的言语和语言的异常,有助于更早的发现疾病的蛛丝马迹,指导我们做好防治工作。

作者:李鑫

编辑:罗雯怡

脑疾病智能诊疗门诊

时间:每周一、三、五下午、周二、四上午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rgm.com/yszl/11962.html
热点排行
哪里治疗中耳炎效果好

医院莫属了,医院不仅有资深的专家团队、一流的诊疗设备、合理透明的收费体质……【查看详情】

精彩推荐
哪里治疗中耳炎效果好

医院莫属了,医院不仅有资深的专家团队、一流的诊疗设备、合理透……【查看详情】

相关导读
哪里治疗中耳炎效果好

医院莫属了,医院不仅有资深的专家团队、一流的诊疗设备、合理透……【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