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咋治白颠疯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022/5781078.html
“大咖云端齐聚首,共谱免疫新食代”!年7月18日,由CSCO食管癌专家委员会主办、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巡讲河北站”以直播的形式在线上召开,大会主席由医院何明教授和医院薛晓英教授共同担任,邀请河北省食管癌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聚焦食管癌的最新进展、研究热点、发展趋势等关键领域,交流与分享各自的经验和理念,为共同推进我国食管癌规范化诊疗的发展贡献力量。
主席致辞
会议伊始,医院何明教授和医院薛晓英教授先后进行了开场致辞。何明教授强调,食管癌是我国的特色肿瘤,也是河北省的特色疾病,中国食管癌患者占全世界50%以上,治疗效果可与美国相媲美,但食管癌患者多发生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术后生活质量也较差,也非常感谢各位同道的辛苦付出。薛晓英教授指出,此次会议将从内科、外科和放疗角度分别解读最新版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希望能够对在线临床医生工作有所帮助,并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
本次指南巡讲分为指南解读和病例实践2个专场,指南解读专场邀请到医院霍忠超教授、医院张合林医院宋冀教授共同担任主持,医院李庆霞教授、医院吕会来教授和王澜教授中分别从内科、外科、放疗三个方面对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进行了精彩解读,医院隋爱霞教授等多位学者针对免疫治疗的最新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病例实践专场邀请到了医院温士旺教授担任主持,医院郄海玲教授进行了食管癌优秀病例经验分享,医院宋翔教授等多位专家参与了病例讨论。
聚焦指南解读
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内科更新解读
李庆霞教授
医院李庆霞教授
食管癌是我国的高发恶性肿瘤,全球一半的发病和死亡病例均在中国,我国是以鳞癌为主,占90%以上,而欧美国家是以腺癌为主,欧美和亚洲食管癌之间在基因表达、突变频率等之间也都存在显著差异,临床研究也应分区域进行。ESCORT研究探索了最适合中国患者的治疗方案,入组的全部都是中国食管鳞癌患者,也是入组中国人数最多的随机、对照、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研究显示,与化疗相比,卡瑞利珠单抗可显著延长患者总生存期,降低近30%的死亡风险,ORR、DoR均优于化疗,降低≥3级以上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已成为局部晚期/转移性ESCC二线标准治疗。而本次新版指南对于免疫治疗的推荐也成为最大亮点,卡瑞利珠单抗为I级专家推荐方案,而帕博利珠单抗同为I级推荐,但限制CPS≥10的人群,纳武利尤单抗为II级推荐。李教授最后总结到,国产PD-1卡瑞利珠单抗的ESCORT研究是食管癌晚期二线治疗的里程碑,免疫治疗已进入更前线的研究和治疗,前景非常远大。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外科更新解读
吕会来教授
医院
吕教授对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外科治疗更新内容进行了精彩解读,分别从可切除的食管癌或食管胃交界瘤的治疗、诊断基本原则、食管胸腔镜微创手术、淋巴结清扫范围、表浅型食管癌的诊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诊疗、关于临床cT2N0的治疗推荐、颈段食管癌+胸段食管癌的治疗推荐、可切除食管胃交界癌治疗方案等更新要点进行了剖析。CROSS研究和NEOCRTEC研究均采用新辅助放化疗+手术对比单纯手术治疗,CROSS研究显示,新辅助放化疗组3年OS率为51.2%,单纯手术组为25.6%,新辅助放化疗组明显获益;研究结果则显示,新辅助放化疗组3年OS率为55.3%,单纯手术组为47.6%,新辅助放化疗组同样获益但不如CROSS研究明显,这可能从侧面体现了良好手术可抵消新辅助放化疗对OS的影响。CSCO食管癌指南解读—放疗篇
王澜教授
医院
王教授解读了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的放疗推荐要点。在非远处转移性食管癌治疗中,新版CSCO指南进一步强调了肿瘤部位对局部进展期可切除治疗策略的影响,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手术为胸段食管癌、食管胃交界部癌I级推荐,对于局部晚期食管癌,医院建议术前新辅助治疗,术前放化疗联合手术的治疗模式较单纯手术可获得明显生存获益;在术后辅助治疗中,新版指南对于合并高危因素的食管癌/食管胃交界部癌无论是否接受过新辅助化疗/同步放化疗,均增加了辅助化疗(腺癌,1A)的I级推荐;在不可切除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治疗中,新版指南推荐根治性同步放化疗为1A类证据I级推荐,化疗+放疗为2A类证据I级推荐,根治性放疗为2A类证据II级推荐。在转移性食管癌的治疗中,局部区域复发患者可分为可切除和不可切除患者,可切除患者首选手术,II级专家推荐同步放化疗,不可切除患者建议同步放化疗。尽管免疫治疗在食管癌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是对免疫治疗时间、围手术期以及联合放化疗应用时机仍存争议,对此,专家们围绕免疫治疗在食管癌中PD-1的用药是否越早用越好、免疫维持治疗时间、围术期应用时机以及根治性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应用时机进行了热烈的探讨,思维的火花在唇枪舌剑中碰撞,让参会人员获益匪浅。
病例实践共享
郄海玲教授
医院
本次会议特别加入了病例讨论环节,由医院郄海玲教授分享了1例食管癌免疫治疗的诊疗经过,患者既往胃镜示距门齿26-31cm可见不规则肿物突出管腔,咬检病理示鳞癌,行右开胸上腹正中两切口食管胃部分切除+食管胃右胸吻合术。术后病理示食管低分化鳞癌,侵及肌层达食管外膜,肿瘤最大直径约4cm,未侵及食管胃交界,未见明确神经侵犯及脉管瘤栓,送检上、下切缘均未见癌,淋巴结未见转移癌;术后辅助治疗给予4个周期化疗,方案为卡培他滨+奥沙利铂。但患者因声音嘶哑1周再次入院,出现病情进展,彩超示右颈根部甲状腺与血管间隙肿大淋巴结,大者约1.9*1.2cm,喉镜示右侧声带麻痹,胸部增强CT示上纵膈间隙肿大淋巴结,行放疗,放疗后仍有声音嘶哑,给予化疗,化疗方案为紫杉醇+顺铂,化疗后第9天出现发热,IV度骨髓抑制,给予升白、升血小板治疗,恢复正常,后给予阿帕替尼4个月,因声音嘶哑无明显改善停用。因右侧胸痛1月再次入院,胸部CT示右侧第1-3肋、T2椎体骨质破坏伴周围软组织肿块,考虑转移可能性大,应用免疫+化疗(卡瑞利珠单抗+白蛋白紫杉醇)治疗,疗效非常好,转移灶明显缩小,再次应用卡瑞利珠单抗+白蛋白紫杉醇治疗,后因疫情原因没有再次住院治疗。病例分享结束,郄教授提出的临床中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即是否需加用阿帕替尼?免疫+化疗需再用几个周期?医院宋医院刘照平教授在现场进行了热烈讨论,积极建言献策。大会主席总结
会议最后,大会主席何教授和薛教授对与会专家表示了衷心感谢,并表示,中国食管癌发病类型和部位与西方国家差异较大,近年来,免疫治疗为中国食管癌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单独或联合使用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中国学者要总结经验,走自己的路,做出我们自己的临床研究,从而真正造福于中国患者。
扫码回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