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南有很多美丽而神奇的地方,山清水秀是用来形容云南最多的词汇,但是有些水却是“有毒”的。那么小编给您盘点一下云南的那些“毒泉”吧!
1、哑泉
其水颇甜的“哑泉”,科学家认为,应是一种稀有的矿化泉,泉水中含有铜盐较多,呈弱酸性,初饮感觉有点甜,饮入过多则会中毒,首先影响声带,使发声嘶哑甚至“失声”。解救的办法是尽快饮用一定量碱性水,与酸性铜盐发生“中和反应”,产生不溶于水的沉淀物。
目前云南发现了三处“哑泉”:一处在昭通市巧家县蒙姑镇新塘村茶棚子社,一处在保山市瓦窑,还有一处在临沧地区凤庆县境内澜沧江边。在贵州省安顺红崖碑下也有一处“哑泉”,吸引了众多游客。这些哑泉,有着特殊的科研价值和旅游价值。在哑泉处都立有醒目石碑,提醒路人和游客不要误饮。
可是,铜矿石是不溶于水的,怎么会跑到泉水里面去了呢?年,美国科学家在用硫酸铜溶液做试验时,发现了溶液中居然有好几种微生物,即氧化硫杆菌、氧化铁杆菌、氧化铁硫杆菌。它们能够氧化、分解矿石,使其转化成为溶于水的硫酸铜。这个发现,终于揭开了“哑泉”的秘密。
2、灭泉
至于“灭泉”,其实是高温沸泉。我们知道,泉水水温在34℃以上称为温泉。其中,云南省温泉是全国最多的,共有多处。
温泉的温度可以很高,达到℃时就成为“沸泉”。云南省红河边上的一眼温泉喷出时其温度高达℃,是温度最高的泉水。滇西有著名沸泉,名“大滚锅”,泉水可以煮熟鸡蛋。
云南省腾冲“热海”是高温沸泉的代表,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具有独特的地质特征和丰富的地热景观,被誉为“天然地热博物馆”,每年都吸引大批游客来此探奇和休闲。附近还有一喷气孔,名“燕洞”,热气自洞内升腾而出,可进行“蒸疗”。洞仅容一人,因温度很高,入洞蒸疗时间不宜过长。
3、黑泉
“黑泉”听起来甚为可怕:“人若溅之在身,则手足皆黑而死”。在云南、贵州等地确实发现多处“毒泉”,例如一处毒泉在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东南的曲石,当地人把它叫“扯雀塘”,意思是从上空飞过的雀鸟会被“扯”下来中毒而死。泉中不断冒出酸臭气体,刺鼻、刺眼,使人头晕、恶心、发软、呼吸急促以致死亡。毒泉四周经常有死鼠、猫、蛇和各种鸟类。
科学家解释:“扯雀塘”是火山活动的产物,塘口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硫化氢和其他有毒气体,这是火山活动后期的一种“低温放气现象”。也有科学家认为“黑泉”中含有多种碘、溴。溴溶于泉水中并不稳定,遇热溴蒸气就逸出,对于人体刺激很大,可引起流泪、鼻出血、头晕、直至窒息。军警经常使用的催泪弹,就是根据溴的这种特性制造出来的。碘与金属氰化物遇热反应,生成剧毒的碘化氰,使泉水颜色变深,毒性更加厉害。
4、柔泉
“柔泉”是水温极低的一种冷泉,当然古人所说的冷泉,与今人有所不同。现在人们规定:水温低于当地平均气温的泉水为“冷泉”。诸葛亮的部下经过酷暑急行军,众人口渴冒烟,遇到“冷泉”,图一时痛快大量饮用。然而水火相攻,体内难以调节,肚痛难忍连连下泻,“身躯软弱如绵而死”。柔泉的“柔”字,就是极形象的解释。
冷泉的成因比较复杂,大多数专家认为与二氧化碳有关。地下水在地层中漫长运移时溶有大量二氧化碳,当泉水流出地面时压力骤减,二氧化碳从水中逸出,带走大量的热量,使泉水“寒冷如冰”;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有的“冷泉”还含有一种天然的硫酸盐——“芒硝”,这是一种“味辛咸苦”的泻药。
大部分泉水都属于冷泉,这是一种极其宝贵的自然资源。在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县西南地区冷泉镇境内也有冷泉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