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手一例身带麻痹,患者为人民教师,这个病教师的发病率还是很高的,遇到这样一个病人,其实之前也没有治疗过,只能从望闻问切,经络理论上去找一找治疗的一些线索。
声带麻痹所致的发音障碍,在临床上比较多见,以单侧为多,左多于右。其发病原因一为金创外伤,如甲状腺手术误伤喉返神经,或颈部外伤,颅底骨折,都能直接损伤喉返神经,出现声带麻痹。二为全身性疾病所致,如食道癌、颈、胸纵隔肿瘤、心脏扩大等压迫损伤喉返神经,致声带麻痹不仁。三为周围神经炎引起,如病毒感染,急性风湿病,非特异性神经炎等。西医对本病的治疗一般仅用神经营养剂,使之自然恢复。对半年以上的,则没有较好的办法。
从西医理论来看和临床查的资料来看,第一种手术外伤伤及喉返神经,中医治疗起来也比较困难,只能有改善之作用。
第二种情况导致的喉返神经损伤,应该积极治疗原发病灶。
第三种情况中医治疗起来比较容易一些。上海的吴贤益认为这种情况的声带麻痹发病突然,多伴有头痛、怕风,咽喉堵塞感以及鼻塞的感冒症状,病情迁延日久后,多现咽干口燥,神疲乏力气阴两虚象。根据上海朱宗云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为风邪侵袭关节,导致经络阻塞不通,关节活动不利,导致声带活动不利,发音受阻,类似中医的痹症。内经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朱老多用补益气血,活血通络为主,佐以祛风湿利关节的治法。在祛风活血药中重用补气药,主要是因为气为血帅,正气强盛则能推动血液运行,起到疏通经络,达邪于外的作用。
常用的药物有党参、太子参、生黄茂、白术,补气。
丹参、鸡血藤,补血活血。
桑枝、络石藤、豨签草、海风藤、天仙藤,祛风湿利关节。
本方对因手术误损喉返神经者,亦有较好的疗效。
加减变化:
对于口干咽燥者,可加玉竹、黄精、生地滋阴益气,纳差者加生山楂活血消导,腰疼耳鸣者,加枸杞、制首乌、桑寄生,补肾益精。
关节疼痛者,加防风、路路通,祛风通络。
朱老的经验以及临床观察给我们临床提供了一些很好的资料。
从经络角度来说,经过咽喉的经络也是比较多的。
喉为肺系:喉是呼吸的门户和发音器官。肺主声,声音出于肺而根于肾。肺的经脉过喉,故喉的通气和发音与肺有关。肺主气,声由气发,所以声音的产生与肺的生理功能有关。又肾脉挟舌本,肾精充足,上承会厌(会厌为声音之门户,肺的经脉亦通会厌),鼓动声道而出声。所以说,肺为声音之门,肾为声音之根。总之,中医学认为声音的产生与肺肾有关。如果肺有病变,不仅可使喉咙通气不利,而且还可使声音发生变化,如声音嘶哑或失音。客邪壅肺者,为“金实则无声”,其证属实。肺气虚弱,肺阴不足,为“金碎则无声”,其证属虚。
咽为胃系:咽为胃系之所属,与胃相通,是水谷之通道。故胃气健旺,咽的功能正常。若胃腑蕴热,则咽部出现红、肿、痛的病理变化。“凡咽痛而饮食不利者,胃火也”(《血证论。咽喉》)。“胃经受热,胃气通于喉咙,故患喉痈”(《疮疡经验全书。卷一》)。脾与胃互为表里,足太阴脾经络于胃,上挟咽喉,故咽喉与脾也有密切关系。“脾胃有热,则热气上冲,致咽喉肿痛”《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五》。由于脾胃疾病多反映于咽喉,故有“喉咙者,脾胃之候也”的说法。
咽喉与其他脏腑:肾藏精,其经脉入肺中,循喉咙。咽喉得肾之精气濡养,生理功能正常,则不易为邪毒所犯。若因肾虚精亏,咽喉失于濡养,则易为病。“肾水不能潮润咽喉,故其病也”(《疡医大全》)。
肝之经脉循喉咙入颃颡,肝之经气上于咽喉。若肝气郁结,疏泄升降失常,则影响喉的正常生理功能。肝郁化火,可导致气血凝滞于咽喉而发病。“厥阴终者,中热嗌干”(《素问。诊要经终论》)。可见,咽喉与肝肾也密切相关。
咽喉与经脉:
咽喉是经脉循行交会之处,在十二经脉中,除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太阳膀胱经间接通于咽喉外,其余经脉直接通达
手太阴肺经,人肺脏,循经喉中。手阳明大肠经,从缺盆上走颈部,挟口入下齿中。足阳胃经,从上齿中,出挟口环唇,循下颌角前,沿咽喉人缺盆。足太阴脾经,上行挟食道二旁,循经咽喉连于舌根。手少阴心经,挟食道上循咽喉,连于眼。手太阳小肠经,其支从缺盆循颈经咽喉上颊。足少阴肾经,从肺上循喉咙,挟舌根。手少阳三焦经,从肩走颈经咽喉至颊。足少阳胆经,从颊车,下走颈经咽喉至缺盆。足厥阴肝经,循经喉咙,上人颃颡,环行于唇内。此外,任脉、冲脉循喉咙,络于口唇。
从选择穴位上来看可以选择:
1、照海穴配列缺穴
2、《针灸大成》:喑哑∶支沟复溜间使合谷鱼际灵道阴谷然谷通谷
3、三阳络(一名过门)∶臂上大交脉,支沟上一寸。《铜人》灸七壮。《明堂》
主暴喑哑,耳聋,嗜卧,四肢不欲动摇。
治病要有理论依据,要有扎实的医学基础为根基,思路要开阔,否则即使有疗效也可能是瞎猫碰到死耗子!
更多中医干货请北京去哪里医院看白癜风最好白癜风医院沈阳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