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马磋声歌唱的声音究竟源自何处

时间:2020-11-25 16:05:07 来源:声带麻痹

治疗白癜风的大医院 http://www.xftobacco.com/

《二马磋声》

歌唱的声音究竟源自何处?

马金泉男中音歌唱家、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九三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善教书、演唱,乐笔耕。

马华男高音歌唱家、中央歌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早年留学意大利米兰音乐学院,在诸多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奖。善歌唱并探究美声发声原理,乐授业。

泉:

师弟,虽然我们是师兄弟关系,年轻时都在中央音乐学院黎信昌先生的指导下学习声乐,但毕业后我们都各奔东西了。我先是在中央民族乐团工作,后又出国留学。对了,记得你是年去的意大利,我结束了在意大利短期学习要离开米兰的时候,你是刚刚踏上意大利的土地,但你在意大利学习的时间比我长得多。我回国后,虽然一直没有离开舞台,也就是说一直在唱,但更多的时间都投入到了声乐教学上面。说实话,虽是在音乐学院执教,一直在教授美声唱法,也常常思考并实践用美声演唱好中国声乐作品,但对歌唱者声音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换句话说,对欧洲传统歌唱技术及艺术表现的思考一直也没有放松。师弟,虽说我们在中央音乐学院同出一个师门、虽说我们都居住在京城、虽说我们都十分喜爱并钻研美声艺术、虽说我们都在热心地传授美声唱法,但是坐在一起聊及美声、谈及唱法,咱们应该是第一次。

华:

是的,师哥。

泉:

中国的高等声乐教育始于19世纪20年代,从那时起,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中国声乐的“土洋之争”到现在,国人寻求“真正的意大利美声声音”的劲头依然不衰,而意大利美声应有的声音到底是什么样子?人们以极大的想象力进行着探索和研究,毋庸置疑,我也是其中坚定的一员。在我看来,声音的形成肯定源于声带的震动。而声音的密度、力度,以及声音要达到我们平时听到圈内人常说的“金属声”、“亮”、“集中”,我认为依然是源于声带的闭合。那些“声音在眉心”、“声音在面罩”、“声音在后腰眼”、“声音在头顶”、“声音在脚后跟”等等声音训练过程中的“形象”提示,基本属于“意念”。我是这样看的,不知师弟你的意下如何?

华:

大家都知道,意大利的声音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明亮”。而“明亮”的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呢?唯一的答案就是来自声带的闭合。但是,有的人说唱歌不用声带,奇怪了,为什么不用声带?声带不出声岂不是哑巴?对于从事歌唱的人来说,声带是十分重要的,帕瓦罗蒂生前总是将一条围巾缠在脖子上,为什么?就是为了保护我们平时大概念中的“嗓子”,其实是保护声带。“声音源于声带的闭合”这一理念,从意大利回国以来到现在我一直都没有改变过。这个“源于声带闭合”的声音,让我从中获益良多,不客气地说,一天二十四小时,声音随叫随到,开口即是。其实,在歌唱的发声过程中,实际的存在,我们必须认可,比如:将肺部的气送到声带处,使声带产生震动,发出声音。可以说,声带是声音发出的唯一部件,而让声音形成变化的只是语言,不应该有任何其它的东西帮忙。

泉:

讲到气息,我想插你一句。在我看来,关于如何用气是一个需要认真琢磨并形成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记得上大学时,黎信昌先生的保持气息和歌唱供气理论是“小腹微微上提”;而吴天球先生则要求学生将气息推至腰间皮带四周:“向外扩张”。我听过一位英国来北京讲学的教授声乐课,她不讲气息,讲的是歌唱时肌肉的机能,她常说:“我要听到腹部肌肉的声音”。90年代末我去意大利,在罗马歌剧院听一个人讲过一句:“把气泄出去”。因为在那里呆的时间太短,没有弄清他所说的“泄气”到底是一个什么状态。后来在实践中我一直在思考、琢磨、实践,如何把气“泄”出去,虽是如此,但有时还不免有一种硬的气息状态影响歌唱的抒情性。师弟,你在意大利呆的时间长,不知你有没有听说或是实践过这个把气“泄”出去的理论?

泉:

师弟,二马磋声(上)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rgm.com/zyyy/11619.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