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哎呀妞在逛知乎的时候,发现一个人说:
“室友太爱五月天这个台湾组合,还找人借钱省吃俭用去听他们的演唱会,每天大声公放五月天音乐5小时以上,自己找来吉他学弹唱,并说从他们的歌声中领悟出很多道理,持续了几年的时间。我每天深受折磨,能分析一下这乐队到底"好"在哪里?能让每场演唱会人数爆满,无数粉丝为他们疯狂?”
我也是从上学期间听着五月天过来的(不知道有没有暴露年龄),十分能体会到她室友的心情。那么如何评价五月天?我就客观点从五个方面说吧...
/五月天到底算不算摇滚?/
年3月29日,“SoBand”乐团正式更名为“五月天”。转眼,“五月天”就快22年了。
22年里,五月天发行了9张专辑,在鸟巢开了11次演唱会,是迄今为止在鸟巢开演唱会场次最多的歌手(乐队),与此同时他们一直备受质疑:过度讨好歌迷、贩卖情怀、过度商业化、伪摇滚……
对于被称为“摇滚天团”的五月天,从来没有人怀疑过他们是天团,因为不得不承认五月天在商业上的成功;但,总有人怀疑他们是否“摇滚”。
这是个尴尬的局面:五月天一直处于摇滚圈鄙视链的底端,五月天的歌迷也从不被视为摇滚乐迷。
摇滚是什么?大部分人的回答逃不过“批判”、“反叛”、“激烈”、“燥”。
主唱阿信说:“如果摇滚是对这个世界的制度的颠覆。那么,五月天就是对这个颠覆的再颠覆。”五月天的歌大部分温暖纯良,大众对摇滚的期待如烈酒过喉,尽管在年就出过一张《摇滚本事》,也逃不过被质疑“伪摇”的命运。
/他们为什么红了这么多年?/
如果说五月天不是摇滚,那五月天是什么?是青春?
你们想想几个大男孩在台上抱着乐器,在台下没品地讲笑话,这确实很青春。22年时间,仿佛只是几个少年穿过了篮球场...五月天的规划很明确,校园偶像,无论是台湾还是大陆,校园演出都是他们的主战场,这也是很多人把“五月天”称之为青春的原因。
从商业模式上来说,五月天走的其实是偶像男团路线。出道在黄金时代的尾声,能余音绕梁至今,离不开前东家滚石唱片的一系列骚操作。大哥李宗盛曾说过公司不要干涉关于他们创作上的事,这让五月天很大程度地保持了出道以来的味道:从一而终的原味高中男团,连演奏水平也从一而终。
五月天的bbc记录片里曾说:“不认识五月天的人,只要听了一次他们的现场演出,就会成为他们的歌迷。”
五月天能在年就开总人数十万人的巡回演唱会与前期大量的现场表演积累人气脱不开关系。多年之后,五月天也在北京鸟巢办了真正的十万人演唱会。
五月天的规划很明确,校园偶像,无论是台湾还是大陆,校园演出都是他们的主战场,这也是很多人把“五月天”称之为青春的原因。
年,五月天第一次来大陆演出。当时,他们倒贴了机票和乐器费用、以极低的出场费才登上了北京三里屯“无名高地”的舞台。现场票价30元,如果你有学生证还能再优惠10元。青涩的五月天得到的“嘘”声不断。
接着,五月天开始以高校为主战场。他们开始频繁在大陆各高校演出,清华大学、人民大学、重庆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五月天真的是发迹于校园,身体力行地将音乐植根于校园青年群体。
就在年底,五月天靠《倔强》和《知足》获得极大知名度。
五月天再也没听到“嘘”声。
年,五月天参加了音乐风云榜颁奖典礼。颁奖嘉宾是老牌摇滚歌手郑钧、byond乐队鼓手叶世荣,上台领奖的五月天凭借第五张创作专辑《神的孩子都在跳舞》拿到了最佳摇滚专辑和最佳摇滚乐队两个大奖。
五月天唱“校园摇滚”唱了二十年,他们也在陪伴着这一批人慢慢成长。
/他们的作品如何?/
在五月天最早发表的《第一张创作专辑》、《爱情万岁》、《人生海海》这三张专辑,因为封面都是蓝色调而被歌迷统称为“蓝三”。他们的表达主题大多是对世界的抱怨、对社会的不满,以及对感情和未来的迷茫。
毫无疑问,“蓝三”是五月天最好的也是最摇滚的专辑。而在《倔强》获得巨大成功后,五月天的音乐形象变得越来越“正面”。
后来的《你不是真正的快乐》、《突然好想你》,则明显地偏离“摇滚”,成为了符合大众口味的“流行”。
五月天的贝斯手玛莎在和台湾著名乐评人张铁志的对谈中,也谈到过这种改变,“我们那一代的人做音乐,如果想要出唱片就要依赖唱片公司,两者的关系会影响要怎么做音乐,第一关要拿出东西说服唱片公司,如果想要好好干下去,需要思考的是第一张怎么做才能继续有新的唱片出来,在这个过程就需要在自己的音乐里有所取舍,希望让别人听见什么、想要传达什么,让听众共鸣跟理解。”
蓝色的五月天谱写了青春的张扬与后青春的诗。五月天从来没有偏离市场对青春的期许。在他们最新专辑《自传》中,还在唱着极具荷尔蒙气息的《兄弟》。
五月天是“青春无畏”“活在当下”的诠释。当我们在听五月天时,我们在听什么?
中国人对词的要求严苛于曲。而主唱及主创,24小时在线的深夜司机阿信刚在金曲奖年喜提了最佳作词人奖。我们来品一品二十多年来,阿信手下的词:
“晚风吻尽荷花叶任我醉倒在池边”借用白先勇小说《孽子》典故(年《拥抱》)“有些人变成相片堆在角落灰尘像雪一般冰冻”具体化比喻(年《一颗苹果》)
“我坐在床前望着窗外回忆满天”“我坐在床前看着指尖已经如烟”“七岁的那一年抓住那只蝉以为能抓住夏天”“十七岁的那年吻过他的脸就以为和他能永远”前后对比,时间对比(年《如烟》)
“一颗葡萄有多甜美”“结一个纪念的绳结”“一只蝴蝶有多鲜艳”“当星宿都沉没山岳”大量实体意象运用(年《仓颉》)
阿信很喜欢把生活中的具体意象写入歌词,大到日月星宿,小到尘埃微风,将感情赋予物体。
相较于现在满大街的口水歌词,强行押韵,阿信的炽热与赤子心,显得尤为令人怀念。
这也是每次五月天一发歌,你总想点进去听听的原因。
/五月天也摆脱不了“被商业化”?/
与小鲜肉一样,五月天的实力一直饱受质疑。主唱阿信的唱功暂且不论(一会再说),从高中男团沿袭下来的乐队演奏水平也让人诟病,而日益趋同的歌曲也让人疲软。
现在的五月天,已然变成了一种情怀。
有人说时光里操场上挥汗如雨的运动少年,走廊里闹闹腾腾的同班同学,都藏在了五月天的歌里。如同粉丝追忆年少,五月天也一直在追忆过往。
《顽固》追忆《倔强》;《转眼》追忆《如烟》;《后来的我们》追忆《突然好想你》。
这种追忆你也可以解读为“卖情怀”,可以说,观众对五月天的情怀都在五月天每一次巡演、MV和唱片的策划和统筹里。从唱片时代到网络时代,五月天能屹立不倒跟注重现场演出分不开,也跟对市场的敏锐嗅觉逃不开关系。
年,经纪人谢芬芳带着五月天从滚石离开成立相信音乐。此后,五月天的演出、MV、记录片愈发精良,商业曲目目不暇接。离开唱片的五月天,在演唱会上发光发热。
五月天的生存之道,就是把音乐做成商品,唱片时代也好,互联网时代也好,五月天知道观众想要什么,想听什么,什么能流通市场,什么不能。
/主唱阿信唱功如何?/
出身于年的阿信,如今也44岁了。他的创作能力不可置否,但他的唱功……也确实一直被广大乐迷朋友诟病。
唱功作为歌手立身之本,往往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