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演员声带小结的嗓音训练要点上

时间:2021-1-30 17:10:51 来源:声带麻痹

原文刊载于《歌唱艺术》年第3期

声带小结,是歌唱演员中常见的职业病,因此有时又被称为“歌唱者小结”。这是使用发声器官不当导致的增生性病变,“与用嗓不当、用嗓过度以及本来不是高音条件硬要喊唱高音有关”①。患了声带小结,不仅造成声音嘶哑、音域受限,严重影响歌唱效果,而且还可能给歌唱演员带来心理困扰,因而需及时治疗以防其加重。声带小结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歌唱演员大多都担心手术会伤及声带组织而影响发声能力和改变音域,因此一般倾向于选择风险较低的药物治疗或嗓音训练。药物治疗有一定效果,但如果不改变错误用声行为,复发的可能性很高。切实掌握嗓音训练要点并合理安排训练,不仅能缩小或消除声带小结,而且能促进音质的改善和发声能力的提高。至年间,医院葛平江教授与笔者合作指导研究生李艳,对21例声带小结患者进行嗓音训练治疗,采用喉部按摩、无声练习和发咽音的方法,每周训练1次,每次1至2小时,共5次。训练前后对患者进行嗓音分析评估及动态喉镜检查等,效果显示:“21例患者治疗后VHI评分总分(29.48±21.21分)明显低于治疗前(52.95±24.30分);GRBAS评分中总嘶哑度G(0.67±0.76)明显低于训练前(1.88±1.05),粗糙声R(0.52±0.58)明显低于训练前(1.36±0.55);治疗后动态喉镜检查患者声带闭合、运动的对称性、黏膜波、振动规律性均改善;3例患者声带小结完全消失,13例患者声带小结缩小,5例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最长发声时间也由治疗前的8.87±3.75秒变为治疗后的12.54±3.68秒;治疗后,嗓音的频率微扰、振幅微扰、噪谐比(分别为0.18%±0.08%、2.10%±0.98%、0.±0.dB)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分别为0.43%±0.31%、4.55%±1.80%、0.±0.dB)。”②在总结普通患者治疗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对歌唱演员患者进行嗓音训练治疗。声带小结产生的病因、病理在不同职业人群中基本相同,练习方法也大致一样,但歌唱演员嗓音问题的成因与矫治有其特殊性,因此我们相应调整并增加有针对性的练习,取得了良好效果。为让更多患者受益,现将训练要点整理如下。

重视放松能力训练,学会柔声发音

声带小结患者往往在发声过程中缺乏身心放松能力,这既加大肌体能源耗损,同时也减弱发声器官的功能协调与有序。歌唱中出现的表情僵硬、声音挤卡、共鸣位置低等技术问题,都与放松能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放松能力和肌肉松紧之间的协调性是高效率使用声带的先决条件。通过训练来改善发声肌群之间的协调关系,学会柔声发音,是治愈嗓音嘶哑和修复声带病损的可靠保障。训练放松能力的方法包括:拉伸与按摩放松;练习放松;心理放松。(一)拉伸与按摩放松拉伸与按摩可以降低肌肉内部的黏滞性,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肩、颈、喉的肌肉紧张。1.拉伸肩颈肌肉的功效、方法及注意事项拉伸肩颈肌肉能帮助身体放松、改善呼吸短浅的症状。拉伸方法有很多,为简单易行起见,这里仅介绍3个拉伸动作。手臂上举:站立,双手十指交扣,反掌向上,手掌根尽量往天花板方向伸展,坚持30秒;反复做3次。伸展肩胛提肌:坐在椅子上,左手抓着座椅左边框,右手按在头左侧并轻轻把头颈往右侧压低,坚持30秒。换另一侧重复上述动作,两侧交替反复3次。斜向拉伸斜角肌:站立,双手在背后握紧。肩膀下沉,头斜向一方后仰,坚持30秒。双手和肩膀不动,头斜向另一方后仰。交替反复3次。注意事项:动作要轻柔,在感觉酸胀和轻度疼痛的范围内拉伸。如果出现剧烈疼痛或头晕症状,就暂停拉伸。2.按摩喉部的功效、方法及注意事项按摩喉部的主要功效有:活血润喉,促进炎症吸收;松弛肌肉,改善其协调性;减轻嘶哑,提高嗓音耐久力。方法可归纳为三个字:揉、抠、掐。“揉——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握紧前脖颈,从下巴后面起,从上到下按揉舌骨、喉结、气管,揉至锁骨为止,两手交替各揉1分钟;抠——用拇指和食指找到舌骨和喉结之间的空隙,两指插进空隙并上下移动以抠大空隙,抠2~3分钟;掐——用拇指和食指指尖按揉点掐喉结两边的人迎、水突穴位,掐进去感觉有酸胀感时停留几秒钟,松开片刻再掐,各按揉点掐1~2分钟。”③注意事项:呼气时按摩,吸气时放松,细心体会喉部在按摩时的反应和承受能力,以便及时调整按摩力度和频率。揉和抠要以适当的力度刺激,把舌骨等处的疼点揉开,使之减轻或消失。掐要手法轻柔,有酸胀感即可。(二)练习放松这组练习包括张嘴动作、舌头运动及从呼气不发声逐渐过渡到轻微发声的练习。目的是通过从无声到气声到逐渐增加发声负荷的循序渐进练习,使放松成为一种肌肉记忆,养成在歌唱时该放松的肌肉能有效放松、该用力的肌肉能积极用力的协调运动的习惯。1.三种张嘴练习抬头张嘴:握拳贴紧上胸部,手指固定下巴,用抬头的力量带动口腔上盖自然往上张大,同时深吸气。然后用低头的力量带动口腔上盖往下合拢,同时缓缓呼气。反复多次。这种张嘴练习重点训练下巴的放松和牙关的打开。哈欠张嘴:自然打哈欠,当口咽在深吸气作用下充分扩张时,保持这种软腭向上撑起的状态不动,持续一段时间才呼气闭嘴。反复多次。这种张嘴练习重点训练在软腭上举、扩张的同时喉肌自然松开、喉结自然下降,加强声带与气息协调运作的能力。惊吓张嘴:想象突然受到惊吓,伴随着下意识的猛吸气动作,悬雍垂及腭咽弓一瞬间灵活有力地往上提升;反复多次。这种张嘴练习重点训练口咽部肌肉的灵活开合,加强其活动能力,同时训练舌头在任何情况下都安静平躺着,无论口腔如何张开和张开多大,都不牵动舌头。抬头张嘴是林俊卿大夫年首创的咽音练声八个步骤中的练习之一。“用抬头方法张口”,动作看似简单,但对扩大共鸣和嗓音保健都有显著功效。为更大幅度地活动口、咽、喉肌肉,笔者年在此基础上增加哈欠张嘴、惊吓张嘴(软腭升降)两个练习。④广州中医药大学曾有人在嗓音医学界授课中将“哈欠张嘴”改为“张嘴哈欠”(并将PPT编入讲义资料中印发给学员),这会造成读者的误解误用。词序一改,动作完全变样。“哈欠张嘴”强调的动作是“自然打哈欠”,“张嘴”只是哈欠动作的副产品。而“张嘴哈欠”的意思则是主动张开嘴,然后做哈欠动作,这等于是引导学习者反复操练僵硬动作,造成不该用力的肌肉过于积极的坏习惯。2.伸舌或推舌骨伸舌:在抬头张嘴竖着打开的基础上,上嘴笑着往脸颊两旁尽量张大,固定嘴形不变,舌根推动舌面松松地一伸一缩,反复进行。⑤推舌骨:在张嘴伸舌的基础上固定嘴形,食指中指并拢放在舌骨与甲状软骨的缝隙间,指尖触及舌骨下方,指腹贴着甲骨上方,然后指头斜斜往鼻咽方向或平时喉咙疼最疼处着力,将舌骨推挤进去,舌头随着手指的推挤伸出,随着手指的放松缩回,反复进行。注意动作要柔和,以类似按图钉的方式缓慢用力,使肌肉有足够时间去适应这种推压。不要急速地戳,以免过重的压力加在喉舌组织上而造成疼痛。伸舌和推舌骨的主要作用:防治咽喉疼痛,恢复声带疲劳,增强发声机能。提示:舌头伸出时舌尖保持圆形;舌头缩进时舌体松弛平躺,舌尖轻抵下牙龈后面。3.深吸气慢呼气发“s”延长音方法:深吸一口气,腹部因吸气向外膨胀并带动腰腹周围扩张,然后保持胸部舒展的状态,缓慢呼气发出均匀的“s”延长音,下腹随着呼气渐渐内收。作用:提高气息控制能力,解除浅呼吸所导致的肩、胸部紧张。提示:每次发音尽量坚持到呼气极限,然后反弹式地深吸气再呼气发音。这样可以对横膈膜施以强刺激,以体会用气发声的正确支持点。古人说:“善歌者,必先调其气。”⑥“但得沙喉响润,发于丹田者,自能耐久。”⑦声带小结的诸多发病因素中,呼吸不当是首要因素。调理呼吸的训练可以不断增强呼吸肌肉群的力度和协调能力,逐渐养成正确的呼吸方式。4.发气泡音方法:放松脸部及喉部肌肉,深吸气后呼出大半口气,用剩余气流轻轻吹动微微靠拢的声带,使之不断被瞬间吹开又随即并拢,形成一连串类似“ge、ge、ge……”的气泡滚动般低而松弛的声音。作用:按摩声带,解除嗓子疲劳,加强声带边缘的弹性和挡气功能;锻炼气息的均匀和稳定;养成声带及喉舌肌肉放松的发音习惯。提示:声带不振动,不刻意追求发声共鸣技巧,只保持气息流畅连贯,并让气泡音带些“倒吸着吹向后鼻孔”的感觉,不要窝在口腔或喉腔内“咕咕”作响。5.咀嚼哼鸣方法:脸部肌肉放松,自然随意地做咀嚼活动,同时轻轻哼响鼻音,舌尖轻抵下牙齿和牙龈交界处,找准声音的聚焦点即眉心后面,追求集中成一条线(而不是散开为一大片的)干净音色。作用:利用微弱的声波振动按摩声带,促进小结的吸收;培养细小、均匀的用气发声习惯;克服喉咙发紧或声音漏气的毛病,找到声音集中、气息节省的高位置共鸣感觉。6.打嘟噜方法:脸部及脖颈部放松,两颊带着笑意,双唇轻闭、略撅起,深吸气后以均匀平稳的气息吹动两唇颤动,发出连贯、持久的“噜噜噜……”声。作用:释放下巴、喉咙和胸部的紧张;体会呼吸的对抗所产生的声音支点感觉,锻炼出膈肌和两肋对气息均衡的控制力。提示:上唇尖和舌尖积极靠拢出音,追求柔声并引导声音在后咽壁部位滚动,而不是由双唇间喷出。以上6个放松练习难度不大,容易让人觉得枯燥乏味而失去兴趣,但千万别小看它们对培养肌肉放松能力和提高发声器官协调性的作用。老子曰:“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放松的基础上去用气发声,共鸣腔体容易松开,声带的负担便能有效减轻。如果每天都用这些方法作为练声前的热身和练声后的缓解松弛训练,能明显提高发声效率,缩短声带损伤的恢复过程。

[作者附言:本文根据笔者年9月2日在“第四届全国嗓音医学论坛”上的发言整理。致谢:虞梦雅(插图作者)、李志中(摄影)、王艾聪(模特)。]

未完待续......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

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rgm.com/jbcs/11826.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