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找回85年前的声带记奋斗

时间:2021-2-15 20:26:33 来源:声带麻痹

“生活是有声带的。85年前,我没有生活在那个时代,但我可以找回那个时代的声带。”

—乔丹?克拉普曼(JordanD.Klapman)

中国电影资料馆与多伦多国际电影节再度合作,9月16日傍晚于多伦多电影节的总部星光宝盒(BellLightbox)三号影厅举办了中国经典默片《奋斗》()全片修复版的全球首映。

孙向辉和乔丹?克拉普曼(JordanKlapman)

电影节艺术总监卡梅伦?贝利和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孙向辉分别亲自致辞。孙向辉告诉观众,这部由史东山导演,郑君里和陈燕燕主演的《奋斗》修复版将于次日即9月17日在中国17个城市个影厅公映。多伦多音乐家乔丹?克拉普曼(JordanD.Klapman)为长达86分钟的影片做了同样长度的现场即兴钢琴配乐。《奋斗》主演郑君里的孙女郑园园和多伦多中国总领馆文化领事韩宁也参加了首映。

首映给予了满堂观众名符其实的耳目一新之感,不但新修复的影片清晰如新,钢琴配乐也为这部年的默片增添了异彩。放映之后,不但观众前来向钢琴师道谢,而且连在修复过程中无数次看过该片的孙向辉,都在向钢琴师握手致谢时说,她感动得哭了。

乔丹?克拉普曼(JordanKlapman)

可惜,就像年放映默片《神女》配以即兴钢琴配乐一样,电影节像捍卫宗教信仰一样捍卫其放映的每一帧画面,严禁拍照录音和录像,甚至他们本身也不录不留档。虽然《奋斗》还可以再次放映,遗憾的是,当晚全球首映的即兴钢琴配乐已成绝响并且永远地消逝了。

笔者意犹未尽,次日登门造访了音乐家乔丹?克拉普曼。他答应为中国读者再弹两段《奋斗》的旋律。于是我们先有了一番谈话。

这位与中国相隔“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加拿大音乐家和音乐教育家说,他只看了一次《奋斗》,影片就和他产生了共鸣。他所理解的郑君里和陈燕燕所扮演的主人公的奋斗为:反家暴的奋斗,争取爱情的奋斗,以及卫国作战的奋斗。

《奋斗》修复对比图

乔丹?克拉普曼为默片做即兴钢琴配乐已经有了五年了,然而,这种独特的本领是基于他40年的音乐修养和积累。二三十年代的音乐是他的爱好和特长所在。流行音乐,摇摆舞乐,爵士乐和拉丁舞乐等对他特别有吸引力。所以,早在人们请他做即兴钢琴配乐之前,他就很自然地研究它们,不需要吃力地现学。

克拉普曼说他做了一个并非独特但是有意的选择,即要么原创,要么只参考使用存在于在影片公开放映之前的属于公共领域的音乐素材,以保持音乐与画面一致的时代感。

“就这部电影而言,昨晚之前我从来没有为中国电影配过乐。我的确做了一点研究,听了一些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流行歌曲,让自己熟悉那个时代的音乐和声音,感觉那个时候的美学、活力、节奏。我高兴地发现在许多方面《奋斗》是一部抒情诗电影,所以我选择了长的浪漫主旋律来为这部默片来做自己的创作。”

《奋斗》修复对比图

QA

《中国电影报》:我惊讶您对电影理解,无需语言。

乔丹?克拉普曼:电影绝对是世界语言。字幕有帮助。默片使用的是视觉语言,无论是美国、英国、法国或是中国默片,其中的表情,对话技术,表演技术,蒙太奇技术是人人都可以理解的。

《中国电影报》:您觉不觉得您为电影增加了一个新的维度?

乔丹?克拉普曼:我只是做了一个注释。我试图支持影片的情感内容和节奏而不让观众感觉被打扰,(或者用中文说:我不喧宾夺主。)这是一种艺术。我非常尊重这些艺术品,我不强加任何东西在其之上。我让电影跟我说话,而我只是在电影和观众之间的一个扩音器。

早年,我曾经是视觉艺术家,画过画,做过设计。改行不是因为音乐更容易,而是因为音乐能够更直接地吸引人打动人。而视觉艺术不像音乐,要看,要想,要诠释。音乐更直接更感性。二者的结合比它们任何一个单独作业都更强。“音乐比任何艺术形式都更多地调动大脑的活动。所以有音乐疗法,用音乐找回失去的记忆。

《中国电影报》:你觉得记忆有声带吗?

乔丹?克拉普曼:我相信每个人都有声带,生活是有声带的,记忆也有声带。85年前,我没有生活在那个时代。但我可以找回那个时代的声带。

克拉普曼坐回他的年的施坦威三角钢琴旁,拿出一纸手写的乐谱,欣然弹奏了他为《奋斗》事先创作好的爱情主旋律。然而在我希望他能再现一段昨晚的即兴的奋斗旋律的时,他表示为难,“老实说,我真做不到。已经没了(Ireallycan’t.Itisgone)。我必须置身于那个时刻。”

他说,他不可能重复,甚至不可能接近前一天晚上的即兴演奏。“就像我们演奏爵士乐的时候,我们用不同的乐器比赛和应答。”他解释,即兴配乐取决于当时环境所给予的刺激因素,比如看着影片的画面,感受观众的反应,“那种激情和能量是不可复制的。”末了,他还是高兴地即兴弹了一段奋斗旋律。是否重复或接近了前一晚的演奏,我们已经无法比较。

乔丹?克拉普曼(JordanKlapman)演奏《奋斗》配乐

当我揣着用iPhone7Plus录下的两段视频离开了克拉普曼家之后,我像揣着在考古现场拾到的两件不完整但依然宝贵的文物,感觉是复杂的。

在数字时代的今天,当我们一方面不遗余力地抢救修复每一帧老电影画面的同时,在另一方面却眼看着像《奋斗》85年后的首映即兴配乐如此不可复制的财富在眼皮底下流失。

贝多芬、莫扎特、巴赫已经作古多年,但不妨碍他们的作品一次又一次地被演奏。每一次的演奏都是指挥和演奏者独特的诠释,也不妨碍演奏单位的录音存档。默片的即兴配乐也不应当列外,至少应该录音留档。版权是可以商量和约定的;版权的保护不应该以资源的流失为代价。

乔丹?克拉普曼(JordanKlapman)演奏《奋斗》配乐

*作者在《中国电影报》发表过的“《神女》的琴声”一文(.10.01),可在其网站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rgm.com/jbcs/11866.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