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夫妇弃高薪,在长沙开了家ldquo

时间:2021-7-29 13:25:18 来源:声带麻痹

共和君说

?

真心希望这样的“网红店”越来越多。

陈列共和出品

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

前段时间,有一家特别的面包店被央视点赞,直接冲上热搜,就连人民日报也呼吁:“让这家店火!”

这家面包店,叫吧赫西点,开在湖南长沙的湘春路,老板是一对德国夫妇。

18年前,他们放弃了原本在德国稳定的高薪工作,漂洋过海来到中国进行慈善项目。

9年前,夫妇俩又专门开了一家无声面包店,一直在赔钱经营。物价涨了几轮,最贵的面包也不超过10块钱。

中途还因为无法负担市区的租金,被迫搬到了罕无人烟的巷子里。

疫情期间,面包店的生意更是惨淡,可老板却坚持不裁员、不涨价,他说:“只要我有一口气在,就一定要把面包店开下去。”

他们就是来自德国的吴正荣和杜雪慧夫妇。

01

德国大叔的无声西点屋

每天清晨6点,天刚蒙蒙亮,灯的开关“咔哒”一声,25平米左右的后厨被照亮。随之是“哗哗”的水流声,各种模具的碰撞声,和烤箱开始工作的“嗡嗡”声。

直到“叮——”的提示音响起,面包的香气开始从后厨里飘出来。

6年来,这些声音每天都在吧赫西点中重复响起,但操作者——店里的面包师傅们却听不见它们,因为他们是聋哑人。

上帝让他们看见世界,又给他们开启了静音键。

和安静的后厨不同,到早上8点,面包店开始营业,前厅会熙熙攘攘挤满了前来买面包的人。

负责接待的是老板吴正荣,虽然是德国人,但他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每天不厌其烦地给客人介绍每一个产品,最贵的面包也不超过10元。

低廉的售价不影响面包的出品,店里的原料都是吴正荣精心挑选的,就连发面用的酵母,也是他从德国带回来的。

他还从德国请来面包师傅,手把手地教这些聋哑孩子们做面包,孩子们用手语交流和学习。

考虑到顾客群体中有很多老人家,他们也会把面包做成无糖的。

就这样,聋哑孩子们把一盘盘金黄色的面包从后厨抬出来,络绎不绝的客人们一份一份地带走,甚至有的会一次性买走好几天的面包和糕点。

有的客人会带着孩子,专程骑半个小时电动车来店里买面包。

“其实我吃得出来,有时候,面包应该是不同的人做的,大小不一样。我知道你在教他们。越是这样子,才有意义。”客人说。

周末,还有学生专程来这里读书、写作业,他们说:“看到面包师傅认真做面包的样子,感觉生活就变得比较慢一点了。”

和其他面包店相比,吧赫的价格低廉,但用料是十成十的精良,这样一来制作成本就比别人高了许多。顶不住租金压力,吧赫开业没几年就从市中心搬到了人烟稀少的小巷子里。

这么做的目标也很简单——哪怕一直做亏本生意,也要让这家店,再多活几年。

02

没有比他更“傻”的老板

有人说,吴正荣很傻——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德国长大、现在50岁、化学专业出身的他,应该是坐在当地制药厂的实验室里,拿着丰厚的薪水,享受着体面而安稳的生活。

而不是现在这样,辞掉工作,带着妻子,漂洋过海,在异国他乡入不敷出地经营一家面包店。

这个中的变故,还要从多年前的一则新闻说起。

年,吴正荣在当地的新闻上发现了一则报道——湖南听障儿童成为“聋哑人”,报道中还说到聋儿“十聋九哑”。

吴正荣内心大受震动,作为研究员,他深知聋和哑并非一种伴生关系,听障儿童之所以会变成聋哑人,是因为落后的医疗条件和经济条件,导致他们错过最佳发声时期。

如果听障儿童能够得到很好的帮助治疗,那么在7岁前他们是可以学会讲话的。

当时,来中国帮助听障儿童这个想法,悄悄在吴正荣心里萌芽了。当时吴正荣的妻子恰好在德国教小学,对孩子有着天然的亲近感。

思虑许久,吴正荣终于下定决心询问妻子:“你愿意跟我去中国,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吗?”

“当然。”

妻子杜雪慧肯定的回答,让两人当即辞去高薪的工作,漂洋过海。

夫妻俩先去台湾学习了两年汉语,接着又报名了德国“环球救助协会”慈善项目——这个项目专门为德国爱心人士寻找中国的资助对象。

夫妻俩自掏腰包,往返德国筹集爱心资金。最多的时候,他们同时资助了80名听障儿童,每人每月元生活费。

大部分时候,他们都常驻在湖南省残联康复中心,以义工的身份,参与听障儿童们的语言康复训练。

尝试过的人都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为了刺激听障孩子们的听觉神经,吴正荣和杜雪慧经常需要敲锣打鼓,费劲发出很大的声音,还要教他们看图识字……这一切都非常考验耐心,日复一日,自己也会非常疲惫。

让他们欣慰的是,原本羞涩的孩子们慢慢地对他俩格外亲近,小朋友会把小手放到杜雪慧的喉咙前,感受声带的震动。

但他们对于孩子的照顾,绝不仅仅在康复方面。

起初他们与湖南残联及相关机构合作,用“环球救助协会”的基金帮助孩子们做语言康复训练。

后来他们发现,许多家庭无法负担孩子们康复训练的费用,便多次往返德国筹集资金,以中德家庭一对一的方式,解决这些孩子治疗费用的问题。

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他们累计帮助了多名听障儿童——绝大多数能说话了,有一些孩子甚至还能和正常人一样沟通交流。

这些孩子,因为他们的到来重新获得了说话的权利,甚至改写了人生。

大山来的孩子艾吉星患有遗传性听力障碍,又因为患有乙肝,不仅上普通幼儿园困难,就连听力康复中心也对其拒之门外。吴正荣夫妇的到来彻底改写了她的命运。

夫妇俩花了大力气,把艾吉星安排进长沙开音康复中心,并每月定期资助她一笔康复费。

从小时候念字都困难,到年,艾吉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正常孩子能做到的,听障孩子一样能做到。

艾吉星说,吴正荣夫妇是除母亲之外最关心她,和她说话最多的人。

爱,真的让奇迹发生了。

从康复中心走出来的孩子,也渐渐长大了,他们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rgm.com/jbcs/12748.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