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能误会我们听障口语族了

时间:2021-10-31 13:10:55 来源:声带麻痹

现在我国听力服务正在逐步普及、人工耳蜗临床技术进步显著,使得更多听障者具备了口语交流的能力和条件。从“十聋九哑”已经发展到了现在的“十聋九不哑”,目前,80%以上的听障者已经具备不同程度的口语交流能力。中国聋人协会主席杨洋近日呼吁社会消除“聋哑人”认知误区。

作为听力障碍的笔者,我们一般称呼自己为“聋人”或是“听障人士”,为了避免撰稿繁琐,本文以中性词「听障者」代称两者,无特殊含义,特此说明。

一、你不是听不见吗,为什么还能说话?

听障口语族,既有先天性耳聋,也有后天性耳聋如成年健听突聋、老年性耳聋等。越来越多的先天听损儿童,最迟在学语期(6岁以下),就能够通过助听器或人工耳蜗聆听到外界声音,没有错过早期听觉刺激,大脑及时发育出获取声音信息和发展有声语言的能力。

此外,一部分听力正常的成年人会因后天疾病、意外伤害而失去听力,他们也慢慢接受了听力损失后及时选配助听器的观念,因此这类人是有语言基础的后天性耳聋者。

以上的这些人成为听障口语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左图是戴助听器,右图是戴电子耳蜗

目前,国内对听障群体的规定,依照年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根据平均听力损失分贝数和言语识别率,划分了一级到四级的残疾等级。随着听障群体多样化,判断标准更加复杂,即使是残疾等级相同的两位听障人士,听觉和言语能力也有可能呈现不小差异。在生命中不同阶段,人的听觉和语言功能都有可能因病受损:损失时间早晚(语前聋、语后聋、突聋)、时间长短(听觉剥夺)、损失轻重(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诱发病因(先天性、后天性)等等。

二、听你的发音,你是不是外国人呀?

一般我们说话都是通过听力的反馈来的,听障口语族在助听设备里听到的声音绝非人耳听到的辨识度那样高的声音,而是很模糊、混乱以及清晰声响的交缠错杂的声音,仿佛在阅读复印质量参差不齐的文稿,有的笔画干净,有的地方是重影,有的墨色淡若无物,有的关键部分是空白,有的甩下了一大团墨块。听障口语族不仅要让大脑校正所听到的不完备的语音,还要尽可能准确地模仿学到的正确语音,所以难免会出现不知情者对听障口语族有“外国腔调”、“大舌头”、“鼻音重”的误会,简而言之:听力的缺失影响口语的标准。

图:听障者的常见情况

三、你是不是会手语呀?

听障社群是多元化的存在,不仅仅包括手语族听障者,还包括口语族听障者,以及笔谈族听障者等等,这些人中,纯手语族仅占全部听障社群的3%。因此,手语与听障者是不一定能划上等号的。

四、你不是戴了助听器/电子耳蜗吗?为什么还是听不懂我说的话

“听到”和“听懂”是两回事,大多数人会不自主的将听力损失与耳朵联系在一起,却不知道大脑实际上是听觉的主要工具,负责处理声音并将其转换为有用的信息。

图:于听障者来说,听觉障碍即一次障碍,信息获取障碍即二次障碍。

听力损失后,你的大脑将无法获得完整的声音图像,因此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进行补偿,利用那些资源来实现其他功能。

助听设备的功能局限,复杂多变的聆听环境都给大脑聆听带去更多的负担。

听声(耳朵听到)是简单地感知声音,通过听力测试就可以直观反映出来;

聆听(大脑听懂)是通过赋予声音意义来理解声音的能力。

所以,耳朵听到和大脑听懂是两回事。听障者开始戴助听设备时不一定一下子听懂,需要进行日积月累的听力训练才能完成“听见-听清-听懂”的过程。

如果您们的父母或是朋友依旧不懂得如何分辨聋和哑,欢迎您们根据下面的解答想向他们科普,以便他们理解并支持您。

听障者是完全听不见吗?

听力障碍不能一概而论,听损的具体表现如下:

图:听损程度表

听障并不代表完全听不见,也不仅限于先天性遗传。有部分听人会因为后天的原因导致听力损失,成为听障者。

听障就是哑巴吗?

除非是病理性声带缺陷,没有听障者会是天生的哑巴。

听障者的声带是正常的,哪怕是没有经过康复的聋小朋友也可以发出声音。不会说话或者说话含糊不清,是因为对字词读音缺少听觉记忆。

手语是哑语吗?

没有手语是哑语的说法,哑是对听障者的一种误解。

年美国语言学权威史多基博士(Dr.WilliamC.Stokoe,Jr.)对手语进行研究后,得出了手语是一门语言学意义上的语言的结论。

作为听障者一种交流思想、进行思维的工具,手语和口语一样有发音器官。

当有人说听障是聋哑时怎么办?

耐心给他们解释:听障者需要尊重,他们也有「说话」的权利,他们并不是不会发声。

使用声音并不是人类唯一的交流方式。

听障者可以选择使用手语或者其他有声语言(例如口语、文字等)来发声。听障者不是不会发声,他们会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达。

如果他们还是不懂,或是想知道细节,欢迎转发这篇文章给他们哦。

关于我们

深圳市无障碍环境促进会是无障碍环境建设改革创新的先锋,崇尚奉献、勇于担当、海纳百川,是由残障人士、无障碍环境建设相关学者、专家、企业及社会组织构成的、携手共促无障碍环境事业发展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rgm.com/jbcs/13152.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