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不要跟女生”讲道理成了两性关系中的一种政治正确,不要问,问就是钢铁直男,问就是注孤生没女朋友。但随着知乎这种“男倾”社区的崛起,这种政治正确又变成了一种政治不正确,任何宣扬“女生有不讲道理特权”的言论,都会在“男乎”被驳斥到体无完肤。但是,我现在越来越赞同“不要跟女生讲道理”的说法了,而这可不是出于什么求生欲,更不是认为女生就是一种不能讲道理的非理性生物。事实上,不仅跟女生要少讲道理,跟男生也同样不要讲太多道理。讲道理本身就是一种既低效,又有很大副作用的沟通方式。可以佐证这个观点的例子,不胜枚举。1、年NBA总决赛,勇士3-1领先骑士,获胜的三场比赛一共赢了对手59分。这样的强度,完全不像是在打总决赛。所以,距离总冠军仅差一场胜利的勇士飘了,开始在想夺冠后花车游行的事了。他们不知道,1-3是可以被翻盘的吗?他们自己在上一轮就刚刚在1-3落后的情况下,翻盘了雷霆,艰难挺进总决赛,怎么会不知道呢?他们在这个圈子里,耳濡目染的比赛比我们要多得多,我们都知道,他们没有比我们更深刻的认知?问题是,当“奇迹发生之地”这句文案已经像病毒一样侵入所有人的意识里,该轻敌的,还是会轻敌。后面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对手绝地反击,勇士成为唯一总决赛被翻盘的队伍,与总冠军失之交臂。为什么这么优秀的球队,会犯这种人尽皆知,并且已经有很多前人惨痛教训的错误呢?人性毕竟是恒古未变的,所以,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会押韵。如果人类可以讲道理,历史上很多悲剧就不会重复发生。我们的很多日常行为已经成为一种类似“踩离合、挂一档、放手刹”这样无需思考,仅凭意识推进的自动化程序,所以才会出现“道理都懂,但知易行难”,总是犯人尽皆知的低级错误的现象。想通过讲道理说服,甚至改变一个人?太难了。2、相比之下,人在实践中犯错学到的东西,比通过听道理学到的要多得多。人生其实就是一个不断试错,又不断成长的过程。很多时候,你明明懂得道理,知道终点在那里,但还是不可能一步就跨到那里,还是要一步步奔跑、摔跤,慢慢在痛苦中接近终点。不通过实践,就不会有在相应处境中得到的体验。而那其实比说教更能影响一个人的意识。有个女性朋友本打算一辈子不结婚,但在临近30的关口,她看到越来越多的朋友组建了温馨的小家庭,其乐融融,她突然就觉得很羡慕,找个人恋爱结婚其实也有很多好处,并不是自己原先想的那样一无是处。这时候,爱说教的人可能就会得意洋洋地告诉她:“看吧?我早跟你说了吧?现在知道后悔了吧……”问题是,你在她25岁的时候跟她说这话,根本就没有用。她一定要自己亲身在单身中体验到孤独的感觉,才能更加平和地放下单身的执念,拥抱恋爱和婚姻。走弯路从而多花费的时间精力,并不是没有价值的,它是一个探索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成长过程。你不能通过说教,剥夺一个人成长的机会,正如你不能直接背着孩子跑到终点,让他失去了自己双脚变得强壮的机会。在《绿野仙踪》这部电影里,桃乐西要离开家,才能真正懂得“noplacelikehome”这个道理。整部影片除了开头和结尾,都是在描述桃乐西离家探险的过程,直到结尾才真正点题。桃乐西希望北方女巫能给她回家的力量。北方女巫告诉桃乐西:“你早就有回到堪萨斯的力量了。”桃乐西身旁的稻草人疑惑不解:“那你为啥不早点告诉她呢?”北方女巫回答:“因为她不会相信我,她必须靠自己学会。”意思是,其实你内心早就有对家的爱,但你只有真正离开家,才能体验到对家的渴望。离开家其实就是发现自己内心渴望的过程。所以,如果你认可对方跟你一样,是心智正常的成年人,那就要相信,你能够在实践中成长,他也一样可以。有些道理既然你跟大多数人都知道,他也没有理由不知道。人其实都有适应调节的能力,只是转变过程较为缓慢而已。时间一长,我发现很多人的变化大到让人吃惊。那种20岁的时候生活习惯一塌糊涂,想吃就吃想睡就睡的女生,到了25岁以后居然无比自律,每天打卡跑步,吃健康的食材。因为,相比于20岁,25岁让她更深刻地感觉到岁月的残酷,所以需要通过自律延缓衰老。而在20岁时,她的身体可以说金刚不坏,你跟她讲一堆25岁以后会老得快的道理,她根本听不进去。所以,相比于讲道理,时间和经历才是最好的朋友。3、如果你总是喜欢在没有大是大非的事情上讲道理,不仅根本不会产生作用,反而会不知不觉影响彼此的感情。大多数时候,人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需要的并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情绪上的回应。初二有一次,我踢足球摔倒,粉碎性骨折,我爸什么也没说,带我去看医生,包扎,回来后就给我放水,帮我小心地把上衣从缠着绷带的手上脱下来。而我妈回到家后知道了这事,劈头盖脸就是一句:“你以后还敢不敢去踢球了?”为什么过去这么多年了,我对这句简短的话印象还这么深刻?因为这就是典型的在别人困难的时候,站在道德高地讲道理,在情绪上给予错误回应的典型案例。还有一次,我失恋了,一整晚没睡着,第二天一点胃口都没,只吃得下水和水果。晚上去找我妹吃饭,看到她,刚想开口说话,却发生声带仿佛不受控制了,好一会才勉强发出声音。可是,她却一本正经地跟我分析,有些女孩子跟你走得很近,但其实只是当你是朋友,并没有想要跟你在一起的意思啊。嗯,这些道理我都知道啊!而且,在失恋那天我其实就已经下定决心要放弃了。但是,人感冒了总要时间恢复吧?人失恋了,也需要时间疗伤吧?事实上,我差不多花了三四个月的时间,就基本从失恋中走出来,并重新开始,将心思放在其他女孩子身上。在我最难受的时候,你并不需要头头是道地跟我分析她为什么没接受我,只需要耐心陪伴我,听我倾诉,就足够了。现实已经够残酷了,为什么还要让我在那个时候再听残酷的言语呢?而当一个人的情绪总是得不到回应,慢慢地,他就会失去对你的信任,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再跟你倾诉。毕竟,他知道这个时候你不会支持他,只会跟他讲道理。4、当然了,我并不是说完全不可以讲道理。人类在实践中形成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就是为了传承给后来者,让他们少走弯路。你也一定有过这种体验,看了一本书,听了一个观点,然后觉得醍醐灌顶,仿佛人生观从此彻底改变了一番。在这个时候,讲道理可以像一盏明灯一样,给对方在一片混沌的黑暗中指引出一条清晰的出路。人类的认知是有盲区的,通过学习,便可以更大地拓展未知的边界。但是,既然讲道理有副作用,那么,记得一定要少用,尽可能点到为止,一些人尽皆知的道理,就更不要絮叨了。道理要讲,但共情一定是比讲道理更优先的。如何共情呢?婚恋咨询师赵永久指出,共情有四个步骤:接受——分享——肯定——启发。你首先要接受,对方是可以有这种情绪的,其次,要耐心倾听对方的的倾诉和分享。最后,才是启发——讲道理——他发现问题。你看,讲道理排在最后面,并且还不能居高临下,必须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对方自己思考。比如,当他太太职场竞选失败的时候,赵永久问太太:“你觉得大家为什么不选你?”太太回答:“可能我把精力都用在业务上,很少跟大家交流,所以人际关系不好。”“那你觉得部门负责人需要业务能力好,还是人际关系好。”“都需要吧。”你看,不用讲一大堆“现在是人情社会,要跟同事搞好关系,你平时就是花太多时间在业务上没跟人搞好关系”之类的陈词滥调,通过提问,对方自己就发现问题了。在对方心情低落的时候,这种方式当然比讲道理好接受得多。所以,无论跟男人还是女人相处,都要克制住想要给别人建议,甚至教育别人的欲望。除了别人咨询请教的时候,尽量少给建议。曾不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