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他人,分享也是一种美德!
很多自闭症孩子的家长有这样的经历,孩子到了两三岁时在发现孩子的社交、行为异常且落后于同龄儿童,到医院诊断以后发现孩子是自闭症。开始康复训练干预以后,部分患有自闭症孩子的认知理解能力提高,能模仿大动作,也能够模仿一些口型,但就是发不出音节;或者是能够发一些音节,但是总是怪声怪调或者发音错误,孩子尝试改正却又无法改变。
家长带孩子去看耳鼻喉科,喉咙、舌系带也没有任何问题。这些家长往往想不通,为什么孩子都已经能够模仿口型了,发音器官也是正常的,为什么孩子就是迟迟不能发出声音呢?
这类口腔功能、发音器官正常的自闭症孩子,往往伴随着言语失用症。什么是言语失用症?
言语失用症是一种语言运动性疾病,但是没有语发音器官有关的肌肉麻痹、肌张力异常、失调、不随意运动等症状。
①似乎总在摸索正确的发音位置及其顺序;
②通常可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试图加以纠正;
③构音错误很不稳定,有时无意识说话反而正确,有意识说话反而不正确;
④病灶位于Broca中枢近旁,常伴随Broca失语,也可能和构音障碍同时存在。
怎么给伴随言语失用的自闭症孩子进行训练呢?
情况一:对于有口型模仿,但是没有声带发声的孩子
特征:说话的时候只有口型,嘴巴在动却没有声音。
对策:通过挠痒痒、惊吓等方式,让孩子有无意识控制声带发声(笑声或者惊叫)出现,待声带发声在引导的情况下能够较稳定的出现的时候,加上口型模仿。在简单口型的基础上出现简单音节。
情况二:对于有声带发声,但是声带异常发声的孩子
特征:发声的时候以尖叫的模式或者掐着嗓子说话等等。
对策:这样的孩子情况算是比较好的一种,可以通过长音练习,学会声带稳定控制音节;也可以在蹦跳的过程中尝试发音,这时腹部比较用力,有利于孩子建立腹式呼吸-发音的习惯,减轻声带过度用力。
情况三:对于没有声带发声,又没有口型模仿的孩子
特征:没有口型控制+没有声音。
对策:这一类孩子需要同情况一的方式建立声带发声;另外,结合不同形状的口肌工具引导简单的口型,并在逐渐熟练的过程中减少使用工具,多学会自己口型。
情况四:对于有声带发声,也有口型、舌位模仿,但是声带发声和口型、舌位模仿不能同时进行的孩子。
特征:平常能简单发出a、o、e这样的声音,可以伸舌、缩舌头,但如果要求孩子法la音的时候,他一开口就是发成a音,要么咬着舌头的时候有l音的预备动作但是发不出音。
对策:这一类的孩子的情况同样很麻烦,如果想让孩子好好说话,可以先从一些舌位动作幅度小的音节开始练起,如合唇音(bpm)、舌面音(jqx);在练习其他音节增加音控的同时,多练习像-n音这样的预备音;待音控上去以后再练习舌尖音(dtnl)、舌尖前音(zcs)。
本文案例及方法源于日常言语治疗,真实存在!转载注明出处!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