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雅童、沈素珍:双珠凤-送花楼会选段(年录音)
晚年演出前
吴雅童(.9-.4.13)著名锡剧表演艺术家、常州市锡剧团创始人之一、锡剧“吴派”艺术创始人、常州山歌传承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锡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声腔上承袭了王嘉大字真、句笃、板正的稳健功法,吸收了锡剧前辈李如祥平易、舒展、含蓄的飘逸风味。又根据自身条件,扩展了音域,起伏更跌宕,顿挫更分明,颇具风雅小生特征。直到年,患声带肿瘤,手术后嗓音不及先前,便改演丑行。“唱煞王彬彬,做煞吴雅童”,说的就是吴雅童长于表演。
年学艺,投师高和甫学丑角。年,师从王嘉大学小生戏。
年,与夫人沈素珍到常州,创建了被当地人戏称为“背包戏班”的新华实验剧团——常州市锡剧团的前身。同年,为配合抗美援朝剧团上演《信陵公子》一剧,在常州连续上演68场,史无前例。
年9月,随江苏省锡剧代表团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之际,赴北京演出《打面缸》,饰演黄师爷;在北京参加了国庆大游行,参加了由文化部、中国戏曲界协会联合召开的文艺界座谈会。
年,配合农业合作化排演《走上新路》、《中秋之夜》、《雷雨夜》、《宝莲灯》,赴南通启东等地巡演。
年,以独具的演法、演技和唱腔三者浑成一体的艺术风格在《双珠凤》中扮演文必正(小生)荣获常州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员一等奖。此剧在苏州首演,并受邀至上海演出35天。
年,《双珠凤》由中国唱片厂灌制成唱片出版发行。同年,参加江苏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在《红楼镜》中扮演周凤祥(小生),荣获演员一等奖。
年,带领剧团进行了全国七省十三市二县的巡回交流演出。由上海开始,经杭州、金华、南昌、九江、黄石、孝感、郑州、洛阳、新乡、石家庄、保定至北京,后经天津、济南、徐州、南京回到常州,历时十多个月。在北京全国文联礼堂演出《双珠凤》时,迎来了朱德及其夫人康克清;在长安大戏院演出《红楼镜》时,受到周总理的亲切接见。同年,创作的现代小戏《错进错出》在江苏人民出版社和《剧本》月刊先后发表,后被苏州市滑稽剧团移植上演、上海评弹团改编为中篇评弹。
年,参加了江苏省锡剧观摩演出大会(流派会演),演出《珍珠塔·后园会》、《孟丽君·冒雨戏相》,同时演出《红楼夜审》。
年,在上海主演《红楼夜审》,由上海电视台录像播放。
年,以《红楼夜审》中江梦升一角,荣获江苏省首届剧目调演百花奖。同年,《红楼夜审》由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彩色戏曲故事片并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放映。
年,与夫人沈素珍双双接受常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礼请,在江浙沪两省一市吴歌大赛上一展歌喉,获“特别荣誉奖”。
年,参加在常州红星剧院举行的“中国锡剧新春贺岁专场”,演出了《红楼夜审》片段。
六十年代,他以《红楼夜审》中的江梦升一角蜚声艺坛,在声腔上创造了真假声并用,男女声糅合、唱中有说,说唱相连和借助语势以声传情的丑角唱腔。“别具一格的锡丑”、为锡剧填补了袍带丑一行的艺术空缺的荣誉。
代表作有《珍珠塔》、《双珠凤》、《红楼夜审》、《红楼镜》、《小过关》、《走上新路》、《打面缸》、《攀弓带》、《错进错出》、《孟丽君》、《信陵公子》等,吴雅童演过近个角色,一生和锡剧相伴,其艺术创造力,在锡剧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曾任常州市一届人大代表,市政协二届委员、三至八届常委、政协八届文教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常州市文联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常州市文化艺术学校顾问。
年4月13日5点06医院逝世,享年97岁。
“他基本功很好,特别腿上的功夫很深。我看他的《红楼夜审》演出,60多岁的人了,还在台上掼僵尸。”
——锡剧表演艺术家姚澄(与吴雅童合作过《玉堂春》、《僵尸拜月》、《秋海棠》、《走上新路》等)。
“他演《梁祝》十八相送身上很溜,他演《红楼夜审》的蛇形身段,很漂亮。我这个人很直爽,说句实话:今天谁要学像吴雅童,这个演员就有出息了。”
——锡剧表演艺术家王兰英
(与吴雅童合作过《吕四娘》、《打面缸》、《走上新路》等)。
“吴雅童从话剧那里学来如何刻划人物,从京剧学来不少麒派的东西。在艺术上,他非常追求完美,在锡剧男演员中他是个革新派。”
——锡剧表演艺术家沈佩华
(与吴雅童合作过《嫁媳》、《小过关》、《花木兰》等)。
“最难能可贵的是他研究表演、钻研表演,一个人物一个样,所以在表演上我尊重他,在艺术上我佩服他。”
——锡剧表演艺术家梅兰珍
“他视艺术为生命,是我的好搭档,好榜样,我尊敬他,爱护她,老来还愿为他服务。”
——锡剧表演艺术家沈素珍
年轻时
下放时
吴雅童:红楼夜审吴雅童、沈素珍:珍珠塔-后见姑
吴雅童、杨企雯:珍珠塔-团圆
左起:沈佩华、吴雅童、王兰英、姚澄(9年)
吴雅童与常州市锡剧团“三朵花”(左起:居亦琴、吴小英、刘平鸽)
吴雅童和“吴派”艺术
“一个80后戏迷的戏曲天地”,谢谢您的白癜风多少钱北京那里有好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