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是人类的本能,我们必须通过“摄食”获取所有的营养,生命才能得以存活。
吃东西时,一定会把食物咽下,吞咽本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呱呱坠地的婴儿就能靠着本能的吸吮反射来填饱自己的肚子。
但吞咽是一连串肌肉复杂的协调运作,只要其中一环出了问题,整个吞咽过程就会出现问题,我们就没有办法顺利完成“吃”的动作,这就叫做吞咽障碍。
现实生活中,存在吞咽障碍的个体其实很多,只是我们并未重视这一点而已。
有些长辈搞不清为什么一吃东西就会咳嗽;有些长辈的后半生只能靠胃管打一些糊状食物充饥;有些长辈常常低烧、咳嗽,肺炎反复,却查不出为什么;让我们先了解一些基础知识吧!
“吞咽”的过程虽然只有短短几秒,也包括了三个分期:口腔准备期、咽喉期及食道期。
1.口腔期
由口腔到咽喉,舌头的运动对于这一期的吞咽动作是非常重要的。
食物吃进口中后,大脑便发出指令,咀嚼粗大的食物,将之与唾液混合形成食团,然后舌尖上举到硬腭,主要靠下颌舌骨肌的收缩,把食团推向软腭后方而至咽部。
2.咽喉期
由咽到食管上端,这一期进行得极快,仅仅0.1秒。
此时,软腭上提,咽收缩肌收缩推动食团通过咽部,为了保证食团不误入气管,咽后壁向前突出,封闭了鼻回通路。声带内收,喉头升高并向并紧贴会厌,封闭了咽与气管的通路。同时呼吸暂停,喉头前移,食管上口张开,食团就从咽被顺利挤入食管。
我们在进食时根本意识不到,这一系列急速的反射动作。
3.食道期
食物沿食管往下到达胃部。
食管肌肉的顺序收缩引发了一阵向前推进的波形运动,使食团很自然地被推往胃部。
由此可知,看似简单的吞咽动作,其中包含着诸多肌肉间如此精密的配合。
吞咽障碍的高危人群
当脑部或口腔咽喉部受到外伤或产生病变,吞咽过程就可能发生困难。
脑中风、脑部外伤、脑性麻痹,帕金森氏症、癌症、失智症等都会造成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的症状
?曾经反复发生误吸或窒息
?反复发烧,持续出现低热
?食欲下降、体重下降、进食时间变长
?进食中或进食后常常呛咳
?进食后喉咙感觉不适或有食物残留的感觉
?晚间就寝后有咳嗽现象
?说话时有呛咳情况出现
许多患者甚至会害怕呛到而不敢喝水、吃东西,导致水分摄入不足、脱水、营养不良,并增加泌尿系统感染、肾脏病变、脑卒中等机会。
若食物或液体不小心进入气管,产生误吸,会直接引发吸入性肺炎。
评估吞咽障碍的检查
专业的医生、护士可以采取饮水试验、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进食问卷调查、床旁吞咽筛查等手段筛查出有吞咽障碍的病患。
尽早发现,及时治疗,是康复过程中最关键的第一步。
吞咽障碍的影响
吞咽障碍对病患生理及心理的伤害与折磨越来越显著。许多无法正常吞咽的患者最后会为了安全及营养的考量,迫不得已改由鼻胃管进食。长期以往,不仅仅丧失了进食的乐趣,舒适度和自我形象也进一步受损,甚至导致忧郁、退缩、自卑等心理。
其实,经胃管进食并不是唯一的选择。据调查统计,有90%的吞咽障碍患者经过康复治疗后都能够恢复经口进食,重新享受美食。及时干预、积极治疗、坚持康复才能走出吞咽障碍的阴影。
小伴将带来有关吞咽障碍康复、治疗的后续篇章,敬请北京治疗白癜风最正规的医院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