撩开西关情惊叹和谐共新旧
两扇古门关不住1屋民情风物温馨生活。
古老“满洲窗”。
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小孩与“趟栊”。
游人与“骑楼”。
写意的生活。
是什么让很现代又很传统的“两极”如此和谐?是广州人骨子里的执着与政府部门的扶持
观岭南文化,不能不去广州西关。连日来,在西关的麻石小巷、骑楼内街、趟栊大屋、榕荫芳草间徘徊,在缠绵清越的粤曲声中,沉醉于地道的民情风物和温馨的小巷生活,惊奇于很现代又很传统的两极,被西关人统一得如此和谐。
情痴西关里 买屋为寻根
周末,荔湾区逢源大街2号李参先生的新居又热烈起来了。自从半年前入住,他和四个兄弟姐妹又像儿时一样,可以常常相聚在这西关大屋里,老父亲的身体也奇迹般地好了起来。
这是一户典型的“西关人家”,他们的“西关情结”浓得化不开。李参一家3代以来就住在西关带河路的大屋里,1994年拆迁时无奈地离开。他说,看着兄妹幼时嬉戏相依的趟栊最后被抬走,心里别提多难受。
他们曾动过购买高层商品房的动机,但拗不过老父亲每天坐在祖传的雕花木躺椅上叹息,耐不住自己对青砖石脚、高梁大堂的想念,便悄悄回到西关寻觅。他们惊讶地发现,逢源街一带已悄然变成了“西关大屋社区”,麻石路面恢复了,青砖墙面重新贴起,街边的大屋正在整座整座地清洗修缮……恰巧逢源大街的这座带院子的宅第正在出售,李参得偿宿愿。
从我们走进这座小院开始,李参一直对自己的“新西关大屋”赞不绝口。小院墙上嵌着的满洲窗、厅堂大门上方的大理石包边、壁上的“通花”,都是他精心搜集的旧物。“回到西关,我们的生活才好像找回了根!”他说。
西关好人家 民俗活标本
西关人家已习惯了1批批络绎不绝的参观者,敲门的不速之客常常是好奇的旅游者,也有由于装修房屋而前来取经的好雅之人。
说起来,荔湾区的西关大屋许多都是危房,几近全都需要改造。政府并没有“一刀切”地消灭那些破旧的大屋,而是用了个“巧”办法,外部环境的改造政府做,屋内环境的改造居民做―――所有改造都必须保持西关特点不变。
因而,政府出资,西关所有横街窄巷都重新铺上了长条麻石,大屋外墙治疗白癜风的特效药恢复了满洲花窗,街头巷尾缭乱的杂物清除,变成了榕荫蔽日的小花园,老街的恬适宁馨重新回到居民生活中。而居民们自然也坐不住了,纷纭开始修缮自己的房屋内部,东家修理趟栊,西家恢复天井……西关风物的一砖一瓦一雕一木,都是在这样的精心考究下恢复起来的。
如今在西关,1批批街巷重新漂亮起来,逢源大街、三连直街、逢源正街一带,已是连片的大屋社区,孩子们又能在骑楼趟栊间捉迷藏,老人们坐在精致的满洲窗前,穿堂风轻拂而过,时光恍如倒流从前。
名人爱西关 邻家是故居
荔湾区地方志编辑委员会的胡文中先生告知我们,古时广州城很小,主要是些行政、教育机构,居民许多都住在城外。而那时城东是小山丘、城北是丘陵、城南距珠江较近,只有城西是小平原,所以“西关”千年来都是广州最有生机活力的“特区”,七十二行云集,绝对适合居住。为此,这里有许多名人故居,如詹天佑、李小龙、陈少白、蒋光鼐,还有粤剧明星千里驹、郎均玉、马师曾、红线女……
其中詹天佑、蒋光鼐的故居都曾捐出用作学校,政府收回后,如今正在抓紧维修。“工夫明星”李小龙家族也有一处房产在西关,政府部门正在搜集关于李小龙的史料、文物等建立陈列室,将于两年内修复开放。
除此之外,西关的许多街巷都有段“古”,比如文澜巷、连登巷、安身里,文化部门正在逐一搜集整理这些故事,争取在年内挂牌标识,为子孙后代留住历史。
商业新文化 西关添符号
在成片西关大屋包围之中的上下9路,曾代表了外地人心目中的广州。这里从宋朝开埠,至明代发达,绵延至今千年不绝的商业文明早已沉淀为一种文化。
从去年开始,上下9又添了“西洋景”
―――真人大小的铸铜城雕成为这里“上镜率”最高的景点,它们或出自旧民谚、或再现老风俗,活脱脱就是岭南风情的浓缩版。星泉里的巷口有个金铺,门前的雕塑是别具意图的“第一桶”,语带双关,既是说星泉的“第一桶水”,也指广东人特别看重创业的“第一桶金”;妇女儿童用品公司门前立着的雕塑则是窈窕的西关小姐和敬业的老裁缝……
据荔湾区区长刘平介绍,代表了广州近代商业文明的10三行也要“复古”,相干方案已制定。最近又传来消息,世界连锁假日酒店也将落户上下9。区长刘平建议,这个“舶来品”也将装上趟栊,镶上满洲窗,用地道的广州文化笑迎四海宾朋。
荔湾区长刘平说:居住环境是一种文化,要趁着记忆还在、留恋还在,凝住羊城的文化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