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治疗的费用是多少 https://m-mip.39.net/nk/mipso_4975793.html一、学习意义
⊙法学中有个名词“DoubleJeopardy”(一罪不两罚),即不会就同一个罪名处以两次性质相同的刑罚
⊙在英语考试中,抛开应试技巧不谈,考生的语音技能不过关,却是“一罪多罚”
⊙英语语音不达标:听不清、读不快、说不出、写不准——最终考试成绩也会被语音这一“短板”而拖累
⊙如果将英语学习看作是一个木桶,听说读写就是木板,而语音则是桶底!
⊙Yourpronunciationiswhoyouare!(语音代表了发音人的形象)
⊙Agoodpronunciationgoesalongway!(好的语音令人受益终身)
二、学习目标⊙当今语言测评标准更看重考生能做什么,侧重话语的可理解性及交际的有效性。这一重心的转移是语言教学从注重知识、形式转向注重功能、交际的体现
⊙为此,口语考试语音部分的标准不再考查考生的语音语调与本族语发音的接近程度,而是考查发音的可理解程度以及对口语交际的总体影响
⊙语音评估观念的发展能对教学产生正面反拨效应,不仅促使教师客观评估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也推动学生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交际的有效性上,更加自信地使用英语
⊙语音可理解性的内涵:todevelopaclear(清晰),understandable(易懂)pronunciationwithappropriateintonationandstress(恰当的语调与重音)
⊙要逐步学会“说意思/表义”:Takecareofthesense,andthesoundswilltakecareofthemselves.发音规则绝对不要当成教条来学。所有的发音规则都是为了表情达意而服务的,同样的一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中的发音方式都会产生差异。真正优秀的语音课,教给学生的是自主交际时用来表义的一系列工具。
三、中国学生语音学习的侧重点⊙谈侧重点的意义至少有三:一、每个人的发音器官条件不一样,例如不能要求每位发音人的牙齿都非常整齐;二、语音学知识体系庞杂,非专业学习者没有必要面面俱到;三、“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对于成年学习者而言,想要在短期内全方位改变英语发音面貌是不现实的,只能有所侧重地操练,以期“削弱乡音”(accentreduction)此外,请参照下面第九条
⊙侧重点包括两方面:1.认识到普通话和英语发音的最显著差异;2.在“重音、弱读、节奏、语调”四点上下苦功
四、正确认识单音的学习⊙单音的发音方法是基础中的基础,重要性毋庸置疑
⊙然而,绝大多数语音课将“单音”的发音方法进行了“固化”,即一个音标对应了唯一的一个发音方法,这就大错特错了
⊙语音教师一个音标的“常体发音”的发音方法来启蒙,无可厚非。但必须同时告知学生“音位变体”(allophonicvariations)的存在
⊙许多学生和教师发音不正确,语调不自然,语流不顺畅,其主要症结并不是音位的常体发音不对,而是各个音位的变体发音不正确,或者就是根本没有想到在特殊的语音环境调整发音部位,发音方法或声带状态
⊙在学习语音的时候,不要苛刻、片面地认为教材中的音或者某一个老师的发音就是唯一的标准,进而认为自己的发音如果和示范发音不一致就一定是自己犯了错,而要学会根据其所处的语音环境选取适当的变体
⊙音位变体这个概念也警示学习者不要将字典里标出的音标进行汉语拼音式的拼读
五、学英国音还是美国音⊙参照第三点,不论学习哪一种语音变体,“可理解性”和“表义”的两大目标不变
⊙对“口音”的认识要全面:一、英国音、美国音都有各自的变体,一般意义上讲的英音、美音是指RP和GA,但在市面的语音教程中,能够完全依照RP和GA的特点来教学的课程实属罕有;二、不同的口音变体不仅仅体现在语音上,还有与之配套的词汇和语法,故在选择学习材料时,要清醒地认识到口头与书面材料的一致性,不能混淆;三、时至今日,口音的社会阶级属性已逐渐被深度融通的世界格局而淡化,出现在大众视野里的说英语带有“乡音”的政要、名流也不在少数,English已经越来越趋近于Globish,学习者的视野不能再局限在RP和GA的圈子里而妄自菲薄了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美音、英音是有区别的,但文化程度越高的美国人,其发音越接近英音,有文献中称其为“文雅美音”(CulturedAmericanEnglish),学习者应认识到这一点,在学习过程中求同存异
六、语音课也是一门体育课⊙语音学习不应该停留在“mentalactivity”,即“语音知识”层面,而应通过实实在在的“physicalactivity”,即“语音操练”来强化、内化语音知识
⊙操练时,应优先注重舌头、嘴唇、下巴和声带这四个发音器官的锻炼,并在练习单音的阶段,通过小镜子做好自我观察,熟悉并掌握正确的发音口形要领
⊙如有条件,建议练习吹奏乐器,以便掌握腹式呼吸的方法,使发音所需的气流动力更加充沛
⊙一个实用窍门:练习单音时,很多同学表示即便拿一面小镜子也看不清楚舌位到底是否正确,怎么办?做好口型之后,倒吸一口凉气,发音要领中提到的应该在口腔内达到最高点的舌头相应位置会感到明显的发凉,说明舌形正确
七、正确看待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在我国的英语语音教学中,轻视理论、墨守成规、盲目实践、急于求成的现象很普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人类认识事物发展规律的基本途径。轻视任何一方都会导致失败
⊙我举三个例子:一、如果掌握了“元音舌位图”的用法,很多“道听途说”的元音发音方法就会不攻自破。“元音舌位图”所代表的理论性工具,是不折不扣的“谣言粉碎机”二、虽说英语中有重读和非重读音节之分,但怎么读才算是“重读”呢?这里就得学习语音四要素——音强(音量)、音高(语调)、音长、音质——因为这四点在突出重读音节方面都起到了作用,不能偏废三、英语的节奏韵律与重读音节关系密切,但仅仅掌握了句子重读规则还不足以读出“节奏感”,还需要掌握调群切分、语调等知识
八、学习语流中音变特征的意义⊙连续语流讲究“清顺自然”四个字,亦即口语学习中“精确性、自然性、相关性”的有机统一
⊙具体而言,从口语学习的角度,掌握了语流中的语音规则,才能在说得“精确”之外,体现口语的“自然性”。当然这话又得两说,到底是一词一顿还是读得连贯,还得和说话时的语境之间做好“相关性”的匹配,走任何一个极端,都是不负责任的(例如,在表达对别人的威胁时,一词一顿地讲话,更能凸显语气的凝重)
⊙音变特征(尤其是连读、同化、省音)的掌握,对于语速很快、场景随意情况下的表情达意有很大的帮助,会使说话人听起来更加自然,且说起来更省力
九、处理好练习时的“量”与“质”⊙很多想要练好语音的同学进行了大量的语音朗读实践,但收效甚微
⊙究其原因,不得不提一提语音学习的神经机制。推荐参考文献——“程冰,张旸,张小娟.().语音学习的神经机制研究及其在纠正外语口音中的应用.外语教学,38(4),62-66.”
⊙我从三方面对于相关理论背景进行梳理:一、认识“母语磁吸效应”对成年人学习语音的影响
从已有的脑电数据可以看出,婴儿在出生后几天就可以感知出语音范畴的区别,而在12个月以后则逐渐失去了对非母语语音的敏感性,从而造成将来外语(或二语)语音学习的障碍。大脑神经系统在承载母语的过程中逐渐被母语化,这种现象就是母语磁吸效应(NativeLanguageNeuralCommitment)。研究表明,儿童的大脑在出生后的第一年里就完成了母语语音识别图的建立,敏感对象从通用语言过渡转换到特定母语,即获得母语语音感知优势。值得注意的是,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伴随着其它语种学习能力的下降。母语磁吸效应理论认为语音学习是一个隐性的、不断自我强化的过程,其过程会逐渐促进趋同母语的语音模式的学习,并会干扰与母语不同的语音模式的学习。因此,对具备母语经验的成年学习者而言,他们的语音学习模式与婴儿并不相同。婴儿可能需要数月的语音学习经验才能逐渐发出第一个清晰的语音。他们最初的发音可能是不准确的,但是通过在母语环境中不断自我纠正或成人的指导,便可以逐渐掌握母语的语音体系。而成人在学习外语(或二语)时会受到母语磁吸效应的干扰,他们会习惯从自己的母语语音认知体系出发去学习外语(或二语),因而容易产生语音感知不准确和外语口音等一系列问题。
二、关键期假说与语音干预研究关键期假说认为,获得接近母语水平的语音感知和发音能力从6岁开始衰减,12岁以后将进一步退化,基本不再可能习得如母语般精准纯正的语音。随着脑科学的发展,研究人员从大脑认知神经层面重新解读了关键期假说,认为仅用年龄界定关键期并不科学严谨,其假设存在相当大的局限性,后天的经验与学习可以重组神经通路。然而成年人的大脑可塑性有着很大的个体差异,不能一概而论。现实生活中可以发现有的人很难改变乡音,有的人却能够惟妙惟肖地讲不同方言就是一个例证。成年人在个体发展上已经过了“关键期”,即大脑对语音习得最敏感的时期。但这并不意味着过了关键期,在语音学习上我们就不可能有所作为。近年来,不断有研究表明,大脑皮质表征可能会因为学习而发生变化。在语音学习过程中,大脑会出现半脑资源(比如左右半脑的相对优势)的重新分配、额外大脑区域的补充、神经通路结构的增强(如白质密度的增加)以及功能链接的增强(脑区之间关联性的增强)、激活量的增加或减少等活动。这表明语言学习并不是一个严格受时间限制的发展过程。越来越多的语音干预研究致力于探索通过加强大脑反应敏感和熟练程度从而提高大脑皮质递增变化的可能性,进一步印证即使是在成年时期,人类大脑皮层在功能链接和重组上仍旧表现出巨大的神经可塑性。三、如何对成年人进行语音干预?1、建立语音范畴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语音范畴,只有建立正确的语音范畴才能实现准确感知语音和正确发音。范畴化感知现象指连续的语音变化被感知为离散的且数量有限的语音单元,即音位。2、语言感知培训方法2.1视听知觉训练法(在培训中提供视觉和听觉双渠道的语料呈现方式)2.2适应性知觉训练法(利用语音合成和编辑技术由高至低逐渐减小培训语料之间的音素物理声学特征差异)2.3多变体语音训练法(即语料来自多名发音者和不同的语音语境)3.“儿向语”的启迪“儿向语”指的是母亲与婴儿说话时惯常使用的发音方式:“儿向语”的语音单位通过声带的振动在口腔、喉腔、鼻腔的共振频率被特意放大,并且元音特有的共振峰之间的间隙也被人为地加大。这种放大不仅使婴儿容易辨别语音单位,而且也会使他们容易感知母语中区分单词的关键语音要素。同时,母亲与婴儿说话时的声音具有很大的弹性和变动性,这样的弹性变动有助于婴儿建立有效的声学模式从而可以进行语音归类,即在大脑中建立每一个音素的母语语音范畴。对于成年人而言,可采用软件或其他教学手段对于外语的语音物理声学特征进行放大,然后再逐渐恢复至自然的语音状态。也就是让大脑首先感知易于识别的语音信息,可以刺激他们已经对非母语语音失去敏感性的神经系统重新开放,进而更全面地接受语音信息。
⊙综上,母语的磁吸效应是成年人学习语音的客观障碍,但语音干预研究带来学习成功可能性的利好消息,并从多种语音干预手段中找到了成功案例
⊙鉴于此,对于成年学习者而言,语音学习不能一味地死练苦练,而应该重视两个抓手:一、致力于建立属于英语的语音范畴主要是指音位的常体发音和变体发音;但“语音范畴”同时应该参照上述的第三条箴言,即中国学生学习语音的侧重点,将重音、弱读、语调和节奏也纳入语音范畴的学习范围;二、放大英语的物理声学特征从语音教学的角度,上述第六条箴言也是从知觉训练的角度,从具体发音器官的角度进行了物理声学特征的放大。此外,针对各个细则,也有其相应的放大物理特征的方法,例如教授句子重音时,可以采用句子重音模式来从视觉上放大对重读音节的感知。之前撰文提过的“听回音”,也是从听觉神经机制的角度所做的有益尝试。以上这两点,都是从“质”的角度出发,再去求“量”。单纯地加量,却没有恰到好处地放大物理声学特征,就无法刺激相应的脑神经系统,想要收到良好的效果也只不过是一种美好的愿望罢了。
十、学以致用,扩大战果⊙学习语音的目的是为了运用,为了更有效地用英语进行交际
⊙为此,语音学习素材应该尽可能贴近学习者的日常交际场景,学以致用
⊙同时,学习成果应该扩大到其他方面:朗读能力、口语表达、听力理解水平、阅读流畅度、拼写精准度等等都应该同步提高,真正发挥语音作为英语学习“桶底”的支柱作用!
注:双十一是我的生日,本文撰于年生日前夕,作为对自己过去两年间语音教学与研究的一点小结。
感谢参加“日课训练营”的营员们,你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