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嚏与口罩的战争写在年春初新冠肺

时间:2021-2-24 21:27:47 来源:声带麻痹

喷嚏与口罩的战争

——写在年春初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之时

喷嚏赋喷嚏之声凝神屏气运息功,阿嚏相将敢破空。除却婴啼天动地,全然护法第一声。人中难阻干咳嗽,心下通行好放松。更有风情人惦记,频发快嚏起潮红。喷嚏之伤怆然一道伤春嚏,别样悲风十万虫。细沫激发吹口哨,微尘污染热咳凶。知音不敢喷胡语,过敏当真嚏愠生。流感时来添疑惑,花开节气正伤风。喷嚏之毒有道尘霾嚏喷除,嚏除不是与人毒。喷然一嚏三千里,涕泗横流满江湖。更有呼吸频加力,风发疫气有余辜。何当共话新鲜语,勿使人人嚏热乎!说起喷嚏,有诗赞曰:“除却婴啼天动地,全然护法第一声。”如果说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表示与世界的第一次交流,也是人类声音器官机能的首次开启,那么,喷嚏则是人类发自口腔而不是发自声带的声响,表明与外部陌生世界的第一次交锋,是一种自我保护动作,充满了警觉和敌意。喷嚏、打嗝,乃是生物之本能,是对外部环境的不友好的反应。不过,人虽万能,且特好假戏真做,但喷嚏、打嗝是人能自发而不能做作之动作。假作喷嚏、打嗝,往往非令人喷饭即令人作呕,虽则逼真,最难仿效。所以,喷嚏、打嗝这种动作很是奇妙,不仅古人不知道是何道理,他们往往归为神意,就是现代有些人还是糊涂。而汉字之所以用“喷嚏”就很有讲究,而且“喷”字与“嗝”字也有着直接的起源关系。下面,本文对此做个逐一破解。一、贲与鬲、喷与嗝喷嚏,发音pēnti,“喷”者喷出,“嚏”者疐动。首先,让我们看这个“喷”字源自“贲”。贲,音bì,有文饰、光彩、斑驳之义,如《说文》:“贲,饰也。”六十四卦有“贲卦”,《易·贲·象传》:“山下有火,贲。”又通“奔”,音bēn,即奔走,如“虎贲”表勇士。还通“愤”“奋”“坟”等字义,音fén。这些文字之间是基于什么关联而形成的呢?其实,一切都归于“贲”字的“喷涌”意义。贲字,秦简《说文》篆书,一说源自,其上为喷涌、喷发,其下可能为腔或为鬲或为鼓,非为贝币。贲的本源就是泉水上涌、水烧开时翻滚,总之是水的喷涌、喷发状态,因其表面呈现出复杂而又闪亮的波纹、旋涡,喷发时冒出白色的气泡、白色的浪花、白色的水蒸气,形态壮观。故此,贲有文饰、光彩、斑驳之义,所以《易·賁》:“白賁,无咎。”白贲就是白色的泉水或水蒸气。贲字与“鬲”有关。“鬲”为古代盛水、烧水的三足陶器,其三足中空可以装水,其下烧火。所以当水烧开时,开水向上翻滚涌动,但还没有出现喷发时的水表面,就像鼓起的水膜,被名为“鬲”,即“隔膜”。人们打嗝之“嗝”字、胸腔里的“横膈膜”、胃之贲门之“贲”字,就源于这种胃肠翻滚涌动,严重时呕吐、喷吐的感觉和解剖知识。如《素问?缪刺论》:“无故善怒,气上走贲上。”可以推测,当初贲字是以人的胸中之气上涌或反胃呕吐为感觉而创造的,其本源就是喷涌,“喷”的本字就是贲字。从喷、愤、鲼(蝠鲼、魔鬼鱼)、豮(獖,公猪)、燌(焚)、蕡(果实硕大)、幩(马口旁饰巾)、饙(蒸饭)、墳(坟)、濆(同喷泉)、歕(同喷)、翸(飞)、蟦(蛴螬)等以贲为字源的文字,均可以看出涌动、鼓起、变大、喷涌的意义。如愤字,胸中怒气冲冲;如蝠鲼的游动就是鼓动翼膜;豮(獖,被阉割的公猪)之肥大;蕡,果实膨胀硕大;幩(马口旁饰巾),风鼓而摇动;饙(蒸饭),水蒸汽充足;墳(坟),地面上鼓起的土包;濆,喷泉;蟦(蛴螬),肥鼓鼓的肉虫,等等,不一而足。《易.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到文明其实不仅源于天文、人文,还源于喷涌的水文。二、嚏与疐疐,音dì、zhì,甲骨文,金文,其上中间字符表示吊挂,两边符号合起来为夹,表示捻动和制动,中间为纺锤或悬挂的重物,下面符号为步,表示行动和停止。所以,“疐”字本义表达纺锤转动中的制动,即制止转动时如果马上再放开,纺锤还能够自己继续转动。这是古人最早发现和应用的“擒纵机构”的雏形。至今,人们对于旋转的机构,当使其片刻停止,然后马上再放开,该机构凭借转动惯性会马上恢复运动。这种现象,古人用以形容打喷嚏的动作,即突然屏住呼吸,片刻之间马上突然喷出,故有“擒纵”之意。所以,《说文》:嚏者,“悟解气也”的解释完全准确,真是“解气”。故“疐”字有牵绊、顿踬(顿滞)、阻挡、倒仆(倒扑)、发怒等义,同时还有果蒂的意义,果蒂就是瓜果与枝叶联系的部分,能够吊挂瓜果和像钟摆一样左右来回旋转。但其本义应为“擒纵”、“止动”,不是停止运动,而是“先擒后纵”“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是“疐动”。有些字典文献说到“疐”“其字义不明”,是因为没有看到其特殊的运动状态。《尔雅·释言》:“疐,仆也。”《说文》:“碍不行也。人欲去而止之也。又顿也,跲也。”跲字为绊倒的意思。所以,《尔雅》《说文》只看到了前因“仆”和“顿”,而没有看到后面的持续运动。所以,关于“喷嚏”,喷即喷发,嚏为先抑后纵的突然喷发。三、喷嚏利己而害人问喷嚏如何发生,循其本源,一者来自外界刺激,如灰尘花粉之诱发,有人一喷了之,但有过敏体质者,反应最为强烈。二者源于自身,如伤风感冒之炎症,轻者连连,重者甚而无可自制,有求生不得之苦恼,唯有一比者是打嗝。喷嚏、打嗝和放屁一样,往往急切发起,片时不可控制,尤其喷嚏一将憋闷,更是涕泗横流,颇为狼狈。可是寻常之时,不经意间,神来一喷一嗝一屁,竟有畅快舒脱妙不可言之感,故此往往可遇而不可求焉。自古以来,特别在科学昌明以前,人们对喷嚏不甚理解,觉得很是神秘,通常当作神明的一种提示,或是按照“一想、二骂、三惦记”寻迹追踪其因果,如《诗经·终风》里说的:"寤言不寐,愿言则嚏",意思是说"醒来就睡不着了,一想念就打喷嚏",这里的想念往往被当作与自己间隔千百里之外的亲人或某人在“念叨自己”,一种心灵感应。其实,喷嚏是人们的口腔、鼻腔对不利刺激的天然反应,当然有利于避免和排除危害。不过,喷嚏于己虽有一喷之私利,对他人却有一喷之公害,此危害之剧烈,小则引邻人不适,大则使千万人为之所荼毒,因为病毒最毒最剧之传播途径即喷嚏也。近人亦有诗悲谴喷嚏之公害:“怆然一道伤春嚏,别样悲风十万虫。”据说,一声喷嚏可喷出数十万细菌病毒,时速达一百五六十千米以上,距离可达近两米左右。时正当中国庚子鼠年之初,公元年1月,突发新冠状病毒肺炎传染病,不及三月,全世界进入传染病大流行,引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此次病毒传播之害,虽非喷嚏之唯一,但亦为最主要之危害。现代社会,如何打喷嚏成为衡量人之文明礼貌的一个重要标志。前面说过,喷嚏于己是一喷之私利,对他人却绝对是一喷之公害。只要存度己度人的公德仁义之心,就不会毫无遮掩的放纵喷嚏。考虑到喷嚏的自发性和难以控制,唯有一件轻巧的物事是喷嚏的克星,那就是口罩。有国家之民居然发生厌恶戴口罩之行为,甚至挑起了喷嚏与口罩之间的战争,对于如今号称科学和自由之世界,实不可理喻。从科学度之,病毒之初发,都会有潜伏期,难以觉察,谁也不敢说自己不是病毒携带者。所以,寻常戴口罩可以避免病毒扩散,即是自保也是保护他人的最好方式。厌恶戴口罩者号称维护自由,实则是对自由的绝大讽刺。可是,某些人毫无节制的不仅是公开喷嚏,还有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此类恶习终将害人害己。为了避免喷嚏害人,请戴上口罩吧。口罩下的抗争一个混乱的世界在病毒面前绝望人类是如此癫狂病毒也开始惊慌这是一场世界大战所有的博弈都在口罩上开张口罩里是敌人口罩外是友邦口罩戴在人的身上口罩把人死守严防一切的抵抗都在呼吸里张扬喘息就是搏杀在喘息中是生与死的较量这是一场看不见敌人的战争因为敌人就在我们自己身上这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但每一天都充满残酷的死亡这是一场看不见血腥的战争人们在自由中沦陷自由在沦陷里游荡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战疫一场口罩下的抗争戴上口罩就是战斗摘掉口罩迎接黎明

王锐英

年3月18日

年3月21日修改

年3月30日总修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rgm.com/jbbx/11928.html
热点排行
声带囊肿会影响正常发

声带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耳鼻喉疾病,很多人认为声带囊肿只是声音撒哑不适感,对……【查看详情】

精彩推荐
声带囊肿会影响正常发

声带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耳鼻喉疾病,很多人认为声带囊肿只是声音撒……【查看详情】

相关导读
声带囊肿会影响正常发

声带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耳鼻喉疾病,很多人认为声带囊肿只是声音撒……【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