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病史:男,61岁。发热、咳嗽、咳痰3月。
病人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5℃,伴咳嗽,咳大量白痰,声音嘶哑,无明显饮食呛咳。自服抗感冒药物,症状无缓解。医院行胸部CT检查示双肺炎症,痰培养查见真菌,诊断为肺部感染。给予左氧氟沙星、伏立康唑等药物治疗,病人症状较前好转。之后病人反复出现发热及咳嗽、咳痰,先后给予青霉素、左氧氟沙星等药物抗感染治疗,疗效欠佳。病人自发病以来,饮食极差、睡眠欠佳,体重减低约10kg。
查体:消瘦体型,扁桃体可见大量痰痂附着。双肺呼吸音低,可闻及散在湿啰音。病人20年前因鼻咽癌行放化疗治疗。颈部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胸部CT(.7.23):双肺弥漫性小结节影,纵隔淋巴结肿大(图1-4)。
图1
图2
图3
图4
上消化道钡餐:下咽部钡剂漏入气管及支气管(图5-6)。
图5
图6
诊断:吸入性细气管炎诊断依据:老年男性,发热、咳嗽、咳痰,抗生素治疗疗效差。
胸部CT示双肺弥漫性小结节影和树丫征,双下肺多见,首先考虑细气管炎诊断。
该影像右肺中叶可见支气管扩张,但病人为男性,无鼻窦炎病史,可除外弥漫性性泛细支气管炎诊断,结合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示下咽部钡剂漏入气管及支气管,首先考虑吸入性细气管炎。
病人随即行胃镜及支气管镜检查,均未见明显食管气管瘘,但可见明显双侧声带麻痹、闭合不良,对支气管镜刺激反应性差(图7)。气管镜镜下见中叶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散在黏性分泌物,余无异常,肺盲检病理示肺组织慢性炎并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图8)。综上所述,诊断考虑为声带麻痹导致的吸入性细支气管炎,而声带麻痹的原因不除外20年前的放化疗所致。
诊断明确后给予胃管置入、鼻饲饮食、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病人发热、咳嗽缓解。
复查胸部CT(.9.30)示病变较前明显吸收(图9-10)。随访2月,病人一般情况较好,声音嘶哑较前好转,体重较入院时增加6kg。
图7
图8
图9
图10
吸入性细支气管炎(diffuseaspirationbronchiolitis,DAB)分析:吸入性细支气管炎(diffuseaspirationbronchiolitis,DAB)是由于反复误吸所致,最早由Matsuse等于年通过尸检发现此病,DAB多见于老年病人,但存在误吸风险的中青年病人也可患病。
DAB的误吸原因主要包括:胃食管反流、药物过量、吞咽困难、麻醉、声带麻痹等。
本例发病原因为鼻咽癌放化疗后,唾液分泌减少,咽部及食道的肌肉纤维化,导致声带麻痹,声门关闭不全或不闭。咽部分泌物长期反复误吸导致细支气管炎症。
误吸和吸入性肺炎是头颈部肿瘤放化疗后的远期并发症之一,这种影响可能在多年以后才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DAB常见的症状是咳嗽、咳痰,部分病人会出现发热、呼吸困难,少数病人会出现咯血。大约50%的DAB病人存在无症状吸入,这也是此病早期不易诊断的原因之一。病人可反复发生肺炎,此时临床医生应想到此病。
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表现,合并肺部感染时可出现白细胞或(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DAB的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双肺弥漫性小结节或树芽征,呈小叶中心性分布,患病较长病人可出现小叶间隔增宽等间质改变,影像表现为网格样。此病人影像表现较为典型,除上述典型表现之外,中叶存在慢性炎症表现。
DAB的组织病理学主要表现为肺组织慢性炎症,病程较长可出现炎性肉芽肿,部分病人可检出异物成分。
DAB的治疗首先应解除或减轻误吸的数量和频率,短时间内不能缓解者,可置入胃管鼻饲。其他治疗包括吞咽康复训练、口腔护理、促胃肠动力药等。有感染征象者,需抗感染治疗。糖皮质激素在本病的治疗尚无定论,有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并不能使DAB病人的影像学表现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医院呼吸内科李道卫提供)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