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根据实际工作中的一件小事改编;文中的医院名称、医生患者的姓名均为作者杜撰,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特此声明!
张紫爱吃鱼。
四天前吃过鱼后她的嗓子就一直有点疼,但都没在意。第四天时,她感到喉咙越来越疼,连说话的声音都哑了。傍晚,医院。
值班医生刘亚军经过问诊和检查,怀疑是鱼刺卡在食道中,说:“先做检查确定鱼刺的位置,然后在全身麻醉下用食道镜取出。”刘亚军觉得一根鱼刺就导致声音嘶哑,这事儿不太寻常,就给孙主任汇报了情况。孙去病是当地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有名的一把刀,很有威信,他让小刘为张紫安排一个颈部CT。
张紫的父亲一听要做CT,还要上全身麻醉,不屑地说:“医生,这才多大事儿啊!需要做CT吗?能不上麻醉吗?”
刘亚军解释道:“她声音嘶哑,说明这个鱼刺可能伤及到了喉返神经,喉返神经是支配人发音的主要神经之一,目前只有CT最能判断鱼刺与周边结构的位置关系,好做术前准备……”张紫的父母果断地打断他:“对不起,我们不在这儿看了,医院。”临走时还嘀咕了一句:“民营医院就是黑!”
医院,晚上急诊患者人头攒动,急诊医生听了主诉后递给他们一张单子:“去交费吧。”张紫发现上面有三个检查项目:纤维喉镜,食道钡餐检查,颈部CT。心想原来CT必须得做!
三个小时以后,检查结果出来了。纤维喉镜示:喉咽各结构正常,右侧声带麻痹。钡餐:食道、胃未见明显异常。CT:鱼刺样异物位于第七颈椎至第一胸椎平面,请结合临床。医生扫了一眼报告,说:“要住院手术取鱼刺,但今晚肯定做不了,手术室已经满员,都在抢救病人。你这个声嘶的问题不能耽误,医院吧,那里的技术和设备都是一流的。”此时后面排队的患者已经等急了。张紫的父亲想发火,而后面的患者已经开始向医生阐述病情了……
在德仁医院耳鼻喉科,刘医院做的各项检查,说:“检查挺全面的,准备手术吧。”然后又讲了很多手术风险,张紫很紧张,内心惴惴不安,取个鱼刺有这么多风险?医生讲这么多是要推卸责任吗?她不敢把内心的想法说出来,忐忑着签了手术同意书。
大概晚上十点左右,刘亚军领张紫到手术室。张紫躺在手术床上瑟瑟发抖,她能听见自己牙齿打架的声音。麻醉医生杨宁安慰她:“别紧张,等会你会睡着,醒的来时候手术就做完了。”后来杨医生在她脸上盖了一个透明的面罩样的东西后她就不省人事了。
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成功后,刘亚军将一根很长的食道镜慢慢地伸进张紫的口腔和食道,一边推进,一边寻找异物。当到达CT指示的位置时食道腔里没有任何东西,继续往前探查也一无所获。孙主任接手后又将整个食道看了一遍,确认没有任何东西,拿CT片子和喉镜检查报告对照了一下,将食道镜退出来再次观察咽喉部情况,隐约觉得咽喉部黏膜有点肿胀,果断地架起支撑喉镜与显微镜查看。孙主任觉得咽喉暴露得不太好,让刘医生帮忙从颈部外面下压环状软骨。刘亚军刚用手指压上去,就有个东西从厚厚的左杓粘膜处冒出了头,孙主任用长钳子轻轻地将那个东西取出,真是一根鱼刺!嘿!这根刺还挺大,用注射器一量有一点五公分。
孙主任又仔细查看了一遍咽喉各部位,确定没有东西了,疑惑地说:“奇怪?CT上显示的那块异物是在右边,怎么找不到呢?”他又到CT片子跟前仔细地对比了一下,确定还有一根鱼刺,而且右边这根鱼刺才是是引起声嘶的元凶。仔细推敲,鱼刺可能已经穿出食道,刺激喉返神经引起声嘶,但这种情况太少见。现在只能向家属解释,控制炎症择期从颈外做个切口寻找这根鱼刺。
张紫的父亲听了孙主任的意见后,“噌”地从椅子上弹了起来:“不会是你们把鱼刺捅到食管外面的吧?我女儿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
手术就这样结束了,麻醉苏醒平稳。
当天晚上张紫感觉喉咙舒服多了,吞咽也没有疼痛的感觉了,但是声音嘶哑的状况还是没有改善。病房的护士和管床医生刘亚军常来看望她,让她倍感温暖。她觉得医生说得很有道理:如果不把声嘶的病因去掉,只怕将来会失声,现在就是要准备择期手术。但内心仍旧是隐隐地担心。
孙去病当天晚上将张紫的检查及食道镜探查的情况通过邮件发送给于振坤,想征求一下他的意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大主任,是国内咽喉头颈方面的顶级专家,孙医院进修时认识他的,被他的人格魅力、学术气质深深地折服。孙去病曾经观摩过于振坤的手术,他手术严谨细致,见解独到,医院邀请交流学术,医院,担任院长及科室主任。
很快,于振坤给他回了一个邮件——这让他感到惊喜——分析了几种可能性,他们还流了手术方式、切口范围,需要绕过的解剖结构都分析得十分明了。
孙主任信心很足。张紫也下定决心同意手术,前提是手术要孙去病主任主刀,麻醉还要杨宁医生来做。手术日就定在后天早上,第一台。
张紫下定决心后反而不紧张了,晚上睡得还不错。
第二天,按照原定方案,孙去病先为张紫再次进行食道镜检查,依旧没有任何发现,只好转为从颈部做切口寻找那根倔强的鱼刺。
孙去病亲自为手术切口划线,管床医生刘亚军刷手后为手术区域消毒。
手术开始。
孙去病对颈部结构进行解剖,逐步分离皮下组织、筋膜,避开重要血管,掀开甲状腺,暴露食管。每一步都很细心,止血很彻底。孙去病知道即将要看到那根倔强的鱼刺了。他用手指一摸。嗯?没有!再向上摸,没有!向下向左向右摸,都没有!孙去病心中咯噔一声,去哪里了?此时手术已经进行了一个小时。孙主任将靠近食管的筋膜都探查了个遍,仍旧没有!孙去病心里有些着急,这鱼刺跑哪去了?怎么办?又一个小时过去了……
此时孙去病头上已经冒出了细微的汗珠。如果找不到那根鱼刺,患者会失声;现在连颈部都切开了却没有找到东西,怎么向家属交代?CT上能看到鱼刺,手术却没有找到,传出去岂不是个笑话。怎么办?还有其他什么办法我没有想到的?
汗水顺着孙去病的脖子缓缓淌下来,突然他想起于振坤提到的一种极少见的情况:鱼刺刺入椎前深筋膜包裹起来的可能。这也算是黑暗中的一点光明吧。他推开食道将椎前筋膜小心地切开一个小口,只见一小堆肉芽和黄色的反应物被挤出来了。孙去病心中一喜,小心地将肉芽和反应物取出,很快就见到了一小截雪白色的鱼刺,他用镊子小心地将它拔出来,这根刺有半厘米长,末端还带有分叉,十分地锋利。
孙去病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叹了一口气说:“真是一根让人颜面扫地的倔强的鱼刺。”
……
医院复查,她对每一个医生护士都很客气,颈部的手术切口已经看不出来了,声音也恢复了正常。只是,从那以后她再也不吃鱼了。
转自医学界杂志
白殿疯图片早期白癜风的症状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