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唱法是于20世纪30和40年代流行的一种轻柔的、多愁善感的唱法。也称通俗唱法或自然唱法。是通俗易懂并广泛流行的一种大众化的歌唱艺术表现形式。其特点是声音自然.接近生活语言,近似说话,中声区使用真声,高声区一般使用假声。很少使用共鸣,故音量较小。强调激情和感染力。演唱时有意借助电声的音响制造气氛,所以很注意话筒的使用方法和电声效果。演出形式以独唱为主,常配以舞蹈动作、追求声音自然甜美。感情细腻真实。在现今社会中。这种音乐形式在老百姓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随着影音设备开发水平的提高和卡拉OK演唱形式的普及.使得人们的娱乐生活日益丰富,参与娱乐活动的机会多了。人们都可以跟着音乐随意唱上几曲。正是在这种普及的、随意的形式下.所以在很多人心里也产生了一种“流行唱法不用练、不用学”的观念。其实不然,所谓形成唱法.它就必然有需要掌握和要遵循的一些技巧和方法来满足表达作品的需要.归纳到流行唱法上,也就是它的一些基本技巧和演唱方法了。一、发声时气息的运用
在做发声练习时,应从音乐的感觉出发,找到声音的发声位置.演唱时以情运气.以气带声。在流行演唱中.换气时恰到好处的气口位置和气口大小都是可以强化歌曲情绪的。所以重视呼吸中的“吸`’而又不忽视呼吸中的“呼’`.这便是与传统唱法有所不同的了。虽说如此,但保障歌唱进行中的重要因素之一的气息还是它们的共性.即无论在演唱时收发如何如何.气息还是应该充足的。流行唱法中呼吸运用的另一特点是“气声“的运用,即有意不让声带完全闭合.在气流的控制下,声带不完全振动的歌唱状态.这种声音的特点音质虚泛音色甜美.吐字轻柔.不仅丰富了流行唱法的表现力还具有特殊的感染力。
二、明确声音的定向在课堂中经常跟学生讲的诸如“往前唱,往前送”的概念,在于听众(观众)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坐在歌唱者的面前的,所以应该把声音往前传送过去。要做到这一点声音的走向必须前行,训练声音的集中点应该是一个点而不是无法集中的一片.这样发出的声音才有紧张度才有穿透力。
三、声音音量的控制和歌唱情绪的调节在演唱训练中音量的控制和歌唱情绪的调节,都以最后演唱效果来要求.在课堂上和平常训练中做好练习.到舞台演唱时不至于脱节.也不用重新去找歌唱时这几方面的感觉,在舞台上才能自如表现歌曲中的情感.在电声扩音器材的配合下发挥出很好的表现力。四、咬字与吐字的训练流行演唱中的咬宇与吐字的训练.歌唱的目的是为了传情达意.语言就是表达情感的载体.歌唱的成功与否.最终要回到语言的表达上来,所有的歌唱都要求吐字清晰。声音要靠前唱,体现在于吐字上,在传统唱法中要求,声音必须打开腔体在打呵欠的位置上吐字而流行唱法则是在说话的状态上.不用张大嘴,口腔后部不要大于口腔前部,在不提软愕的状态下,让声带振动起来.体会用声带歌唱的感觉。西洋传统唱法中所说的“让声带歌唱`’的意思.就是指发音时不要以“嘴”为出发点而以声带为起点(当然.声音肯定是通过嘴巴出来的),这是一种意识。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洛蒂也说过“声音是从声带开始的,必须使声带立即振动起来”.在流行唱法中也灵活运用着靠着声带去唱歌,这样的声音就有张力了。
五、重视乐感的培养乐感是歌唱的生命。乐感在歌唱中甚至被认为比嗓音、技巧更为重要。同一首歌不同的歌手可以唱出各自不同的效果。一流乐感的歌手演唱一首旋律平凡的歌曲,可以变得不同凡响:反之.一首旋律优美的歌曲在三流乐感的歌手口中.唱出来也往往淡而无味。可见.在歌唱这一整体的艺术表达中.乐感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
正如其他歌唱形式一样,流行歌曲的演唱遵循粉它的审美要求和体现范畴.既需要一定的荃本演唱方法和技巧的训练也有它训练的方法和特点。任何歌曲演唱形式.只耍有技巧表现就必然要有基础的技术训练,谓之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