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晚七点半,曼曼之声带你对话婉约之宗

时间:2016-12-7 20:24:59 来源:声带麻痹

你身边的北师人

《词话易安》

吟唱曲目及吟唱组的介绍

活动:古典诗词吟唱剧《词话易安》时间:本周五(六月三号)晚上7:30地点:励耘楼A

诗词吟唱介绍

吟诵是一门绝学,在我国历史悠久,与古典诗词相伴而生,但其音乐鲜有乐谱留存于世,资料甚为匮乏。而今,会吟诵者少之又少,并且大都年逾古稀,吟诵艺术陷入了濒危的困境,而在我国邻邦,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和地区至今还保存着吟诵汉诗的传统。20世纪3、40年代,唐文治、夏丐尊、叶圣陶、朱自清、吴世昌、黄仲苏等一批学者积极努力恢复传统吟诵方法;年,赵元任先生录制了6首诗词吟诵调,年又录制了李白《静夜思》、张继《枫桥夜泊》、贺知章《回乡偶书》等5首吟诵调,除此之外,还根据自己的吟诵音调谱写了22首乐谱,大都收于《常州吟诗的乐调17例》中,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研究资料;杨荫浏先生在年写了《语言音乐学讲稿》,其中有关于吟诵调的论述,此文收录于《语言与音乐》一书中;在《杨荫浏音乐论文选集》一书中也有关于诗词吟诵的文章;年,傅雪漪先生在《中国古典诗词乐曲教学札记》一文中对古典诗词歌曲的演唱进行介绍,此文载于《中国音乐》年第4期;年,傅雪漪先生的《古典诗词曲谱选释》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书中收录了有关于古典诗词的演唱的文章;年,南京师范大学陈少松教授的《古诗词文吟诵》一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书中全面介绍了古典诗词吟诵的历史、方法、腔调,并附部分曲谱;年,江苏常州第一中学的音乐教师秦德祥先生将其发表在国内各学报上的吟诵音乐研究的文章汇集成《吟诵音乐》一书,从音乐的角度进行了吟诵调的研究,并附CD,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

在本文中,笔者将以唐诗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分析古典诗词的吟诵与吟唱,初探古典诗词的音乐美。

一、“吟”、“诵”、“唱”概念探析

1、吟

《现代汉语词典》将“吟”的动词形态释为“吟咏”,释“咏”为“依着一定腔调缓慢地诵读”;《辞海》释“吟”为:“吟咏、做诗”。《诗?周南?关雎序》中说道:“吟咏情性,以风其上。”唐孔颖达疏曰:“动声曰吟,长言曰咏,作诗必歌,故言吟咏情性’也。”《说文解字》曰:“吟,呻也。”而对“呻”的解释则是:“呻,吟也。”段玉裁注:“按呻者,吟之舒;吟者,呻之急。浑言则不别也。”

2、诵

“诵”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音乐论坛中国最具魅力的音乐艺术杂志黄河之声YELLOWRIVEROFTHESONG年20期释为“读出声音来;念”;《说文解字》将二字互训:“诵,讽也。”“讽,诵也。”段玉裁作注时,依《周礼?大司乐》为二字辨析:“倍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倍同背。谓不开读也。诵则非直背文,又为吟咏以声节之。”可见,“吟”是一种类似于歌唱的有调的“乐语”;“诵”是依照一定的声调规律,有节奏的读(或背);“吟诵”作为一个词使用,泛指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的读(或背)。

3、唱

“唱”,现代汉语词典释为:“依照乐律发出的声音。”诗词的吟唱,实际上是诗词音乐性进一步衍展,其表演性更强,一般都有谱可依。无论是流传下来的古典诗词歌曲,还是当代音乐家的依词配曲,都有着强烈的音乐美。学习者可以依谱演唱,融入自身特点,吟唱出不同风格的作品。如今,古代流存的乐谱已不多见,自20世纪前半叶以来,许多作曲家依词配谱,赋予诗词作品新的曲调,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声乐作品。如白居易的《花非花》(黄自曲),苏轼的《卜算子》(黄自曲)《大江东去》(青主曲)《水调歌头》(江文也曲)《春晓》(江文也曲),李之仪的《我住长江头》(青主曲),李白的《清平调》(三重唱谭小麟曲)《江夜》(四部合唱,谭小麟曲)等。许多歌唱家在音乐会上也将古典诗词歌曲作为必唱曲目。如《枫桥夜泊》《阳关三叠》《杏花天影》《长相知》等曲目都是音乐会的经典演唱曲目。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由周吟儒(台湾辅仁大学东篱诗社社员)谱曲

吟唱组员

靳珺涵陈玮丽桂花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由田邢妮(北京师范大学南山诗社社员)谱曲

吟唱组员

李怡霖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曲谱由李勉教授修订

吟唱组员

王沛琪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者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曲谱来自《九宫大成》

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简称《九宫大成》,是清朝的一部戏曲音乐曲谱集。

乾隆六年,和硕庄亲王允禄奉旨编纂。乐工周祥钰、邹金生、徐兴华、王文禄、朱廷镠、徐应龙等人花了五年蒐集资料来编写。终于在于乾隆十一年编成。

《九宫大成》共82卷,南北曲曲牌个,曲谱首。全书选用了唐、五代、宋词、金元诸宫调、元代散曲、明朝散曲、南戏、北杂剧、明清昆腔、清宫承应戏等等。南曲分为引曲、正曲、集曲,而北曲则分为双曲与套曲。当中涵盖了仙吕宫、仙吕调、中吕宫、中吕调、大石调、大石角、越调、越角、正宫(南)、高宫(北)、小石调、小石角、高大石调、高大石角、南吕宫、南吕调、商调、商角、双调、双角、黄钟宫、黄钟调等等。这便它成为中国戏曲音乐的重要参考资料。

吟唱组员陈柏冰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由劳在鸣教授谱曲吟唱组员李虹瑶詹炜煌词话易安

李清照生平简介

(文案转自:康震教授说李清照之《百家讲坛》)

提起李清照你会想起什么?是“凄凄惨惨戚戚”?“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是“一代词宗”?是“人比黄花瘦?”……还是“酒”?“茶”?“梅花”?“桂花”?想不想来了解(bagua)一下清照的身世?与赵明诚的爱恨?来探探那“凄凄惨惨戚戚”的愁绪缘来为何?今日且听康震教授为我们细细道来清照这坎坷起伏的一生

书香才女

首先要走进和了解李清照我们就要从李清照的少女时代说起原本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一般的女孩子应该过着一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待字闺中,专攻女红的生活然而李清照的出现却是一个精彩的意外李清照的父母:“她的父亲李格非,是一个饱读诗书,精通儒家经典的这么一个才学之士,进士出身。在北宋社会,进士出身非常重要,大户人家选女婿,主要是重才,可不是财富的财,是才能的才,所以凡是中了进士的男子,知识分子,在社会上都受到尊重。”“而她的母亲姓王,王氏。这个王氏出身可不得了,她的祖父王拱辰是宋仁宗朝的时候的科举状元,王拱辰先后还担任过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国家人事部部长,还做过三司使。”门当户对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以及自身性格眼界的影响,清照不仅有着超出常人的文学修养与境界,也有卓尔不群的政治见识与胆魄。博览群书,很有见地的她在当时的士大夫圈里边很有名气,她的诗词在士大夫中间也流传很广……因而,她也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他就是太学生赵明诚。“赵明诚的一个梦元代有一本书叫《琅嬛记》,他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天,赵明诚在家里睡觉,突然他就做了一个梦,做完这个梦之后就醒来了,觉得这个梦很奇怪,就揣着这个梦,去跟他父亲汇报,说他梦见一本书,上面的其他内容都记不得了,只记得其中有三句话,我不知道什么意思,请父亲给我解释一下,给我解一解这个梦,哪三句话呢?叫作“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   这话听着好像前言不搭后语的,不知道什么意思,鸡零狗碎的,可是你想姜还是老的辣,他的父亲赵挺之一听这三句话,就知道他这个二十一岁的太学生的儿子肯定是爱上某个女孩子了,赵挺之就给他一下子把这梦解破了,赵挺之是怎么解释呢?说:“言与司合”这不就是一个“词”吗?“安上已脱”那不底下就是一个“女”吗?“芝芙草拔”去掉草字头,底下不就是“之夫”两个字吗?你这三句话合在一起就是“词女之夫”,我想要做一个会写词的才女的丈夫““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赵明诚出身在高官之家,身上没有一点纨绔子弟的不良习气。他从小喜欢收藏金石字画和文物,这在当时的士大夫的圈子里头,也是颇有名气的。……赵明诚觉得清照的词写得不错,是个才女清照觉得明诚在金石字画的收藏鉴别上有出彩之处,也是一个才郎。

正所谓郎有情,妾有意,两情相悦。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从《减字木兰花》我们能够非常细微地体察到李清照对自己婚姻的状态那种满意的程度,她恨不能给全世界的人都宣布,我太喜欢,太欣赏,太爱我的丈夫赵明诚了,我太喜欢太爱我这个家庭了,但是她借助的意象只是一枝鲜花而已,她翻来覆去地说,看上去是在嫉妒这枝鲜花,其实还是在突显自己的美丽。

清照对自己的婚姻,对自己的丈夫,有很大的满意度,原因之一在于他们两个志趣相投,特别是她嫁给赵明成之后,很快地对于赵明诚的金石字画文物收藏,也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所以他们两个不但是互相欣赏对方的才华,而且在这种很深层的志趣和爱好上也非常地相投。

党派之争,国破,家亡,流离…

婚后不久,新党蔡京当政,赵挺之升任尚书右丞,他们极力打击以苏轼为首的旧党(元祐党),李格非因在党籍而被罢官。大观元年(1),赵挺之死,蔡京由于忌恨赵挺之而

对赵家进行诬陷。赵家弟兄因此而失官,李清照便和赵明诚回到了青州赵氏的旧居。因仰慕陶渊明,取其文《归去来兮辞》之题名书房为“归来堂“,取文中的“审容膝之易安”而自号易安居士。

“青州十年的隐居生活

在青州十年的隐居生活,使得李清照和赵明诚更加恩爱,夫妻俩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收藏,继续撰写整理《金石录》一书,他们依然过着神仙眷侣般的生活。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凤凰台上忆吹箫》但世间不如意的事情时有发生。就在这十年当中,朝廷的政治格局又在逐渐地发生变化,蔡京被驱逐出政治舞台,赵明诚再次重返仕途。也就是这时,清照很多的表达离情别绪的那些很有名的词,开始出现了。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节选)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节选)靖康元年(),金人围攻汴京,次年三月,赵明诚母死于南京,明诚南下奔丧。““闻金人犯京师,四顾茫然,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己物矣”——《金石录后序》

随之,北宋亡。高宗即位后,明诚起知江宁府(今南京)。十二月,青州兵变,归来堂十余屋的书册什物被焚。李清照只携小部分文物共十五车随人群逃难,从此开始了她在南方的苦难生活。

建炎二年(),李清照至南京夫妻重聚。次年,赵明诚移知湖州(今属浙江),他驻家池阳(今安徽贵池),只身驰赴建康(江宁府改名,今南京)受命,不幸病倒。清照乘舟赶到建康时,明诚已经病危……

““顷见易安族人言:明诚在建康日,易安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得句,必邀其夫赓和,明诚每苦之也。——周辉《清波杂志》

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李清照《临江仙》

于是年八月十八日,明诚卒,年四十九岁。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李清照《孤雁儿》

这时金兵又大举南侵,朝廷已开始疏散、逃亡。

建炎三年(),李清照派人先将大部分书册、金石刻送往洪州(今江西南昌),准备去那里投奔赵明诚的妹丈以避乱,但洪州兵乱,尽散失,身边仅余数箱。

绍兴元年(年)三月,李清照赴越(今浙江绍兴),居钟氏之家,被邻家钟复皓盗去五箱,至此,所有图书文物大部散失。

在赵明诚病重期间,他的朋友张飞卿曾携一玉壶来看望他,张后来投了金。这件事被人传成是他们夫妻以玉壶颁金,并听说有人已向朝廷告发。这样的政治陷害使李清照大为惊恐,她决定将家中所有的铜器等物品进献朝廷,以求得洗刷和解脱。于是,她便追随着高宗逃难的路线辗转避乱,从越州到明州,经奉化、台州入海,又经温州返回越州。

最后,在绍兴二年(),又从越州移居杭州,年避乱金华,次年才返回临安。她孤独一身,各地漂泊,境况极其悲惨。

本活动一切最终解释权归沧海诗社所有

来源:沧海诗社

感谢东篱诗社和南山诗社整理的曲谱









































上海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rgm.com/jbwh/3828.html
热点排行
剖析引起声带囊肿的三

很多患者对声带囊肿这个病种不了解,什么是声带囊肿?什么原因引起声带囊肿的……【查看详情】

精彩推荐
声带囊肿最好治疗方法

  声带囊肿是声带粘膜下囊肿,该病并不少见,主要的临床症状……【查看详情】

相关导读
剖析引起声带囊肿的三

很多患者对声带囊肿这个病种不了解,什么是声带囊肿?什么原因引……【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