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内镜科
声带息肉和声带白斑是喉科中经常会见到的病变,喉镜检查是对其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最重要的手段。但由于不同性质病变的肉眼表现有时表现很相似,因此在判断病变是否发生恶变时,往往考验着喉科医师在内镜下的鉴别诊断能力。普通白光内镜对声带息肉样病变和声带白斑样病变的临床评估很难与术后病理结果完全符合,因此常常会出现“治疗过度”与“治疗不足”的现象。
窄带成像(NBI)内镜的出现为声带息肉和声带白斑术前的精确诊断和评估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在NBI模式下观察,会发现在癌变黏膜表面有明显的棕褐色斑点,斑点越大越清晰,恶性的可能性越大。NBI内镜对喉癌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检查时要注意做好表面麻醉非常关键,需要患者的充分配合,观察时要将内镜前端尽量靠近但不要接触黏膜的表面,只有贴近观察,才能观察到黏膜表现微血管的形态,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
图1左侧声带良性息肉在白光和NBI内镜下表现
术后病理为左侧声带息肉。
图2左侧声带恶性息肉在白光和NBI内镜下表现
病理为左声带高分化鳞状细胞癌,局限于固有层,未累及声带肌。
图3右侧声带声带白斑(未发生癌变)的内镜下表现
活检病理为乳头状增生的鳞状上皮及小灶轻度不典型增生。
图4右侧声带白斑(出现癌变)的内镜下表现
活检病理为(右声带)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左声带)鳞状上皮小灶中度不典型增生。
喉部病变NBI分型(图5),供临床医生喉镜检查时参考
图5喉部病变NBI分型示意图
I型:IPCL形态几乎不可见,斜行血管和树枝状血管走行清晰可见,但管径较细。主要见于正常黏膜和声带息肉、囊肿、肉芽及瘢痕的黏膜。
II型:IPCL形态几乎不可见,斜行血管和树枝状血管走行清晰,但管径粗大,充血明显。主要见于炎症,尤其是放疗后的炎症。
III型:IPCL形态不可见,黏膜呈白颜色,白斑薄时,斜行血管和树枝状血管走行隐约可见,白斑厚时,斜行血管和树枝状血管走行不可见。主要见于声带白斑,病理多为上皮增生、角化等。
IV型:IPCL形态可见,排列基本规则,密度较稀疏,末梢分叉或轻度扩张,表现为小的棕色斑点,斜行血管和树枝状血管走行不可见。病理多为鳞状上皮轻-中度不典型增生。
Va型:IPCL管径增粗,密度增加,表现为形状不规则的实心或空心较粗大的棕色斑点。病理多为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
Vb型:IPCL形态破坏,扩张、延长、扭曲,形态上由不规则的点状延长为形状扭曲的线条形,表现似呈蛇形、蚯蚓、蝌蚪形或树枝形。病理主要为浸润癌。
Vc型:IPCL结构消失,出现新的肿瘤血管,肿瘤表面可见形状各异(点状、扭曲的线条状等)、杂乱无规则、疏密不匀的异常血管。病理为浸润癌。
赞赏
白癜风能否治愈白癜风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