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宝:
孩子游泳时没任何立即型反应,离开泳池后不停咳嗽,体温升高,呼吸困难······遇到这种情况的家长需提高警惕了,孩子很可能遭遇“干性溺水”,如不及时抢救会危及生命。
马上进入三伏天,不少网友会选择游泳池或附近河海消暑纳凉,但每年夏季溺水事件也频发,尤其儿童溺亡事件更是引人痛惜。
下面分享几则因游泳而呛水引发的事件,这个也不容爸妈们忽视。
“离水”仍可能溺毙!!上面的案例1,尽管溺水者已经出水,但由于少量水进入肺部,促使肺部吸收氧气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人体在数小时至一天内逐渐缺氧。
“二次溺毙”或“延迟溺毙”是指溺水的人被抢救上岸之后,虽然神志清醒了,但由于肺内的水没有完全排出,继续会面临二次死亡威胁。
上面的案例2、3,则属于“干性溺毙”。水没有进入肺部,但导致喉部或声带痉挛,呼吸道闭塞。
干性溺水”的诱因是冷水进入呼吸道刺激声门引起反射性痉挛,发生急性窒息;或因冷水刺激皮肤、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作用,导致心跳骤停或发生原发性休克而死亡。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肖水芳介绍,遇上“干性溺水”时,遇溺者会自己屏气发生喉头痉挛,空气和水都无法进入,“声门打不开,实际上自己把自己憋死了。”家长带孩子游泳后尤其要注意孩子有无呼吸困难、倦怠、嗜睡等异常表现。
与干性溺水相对应,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另一类溺水事件为湿性溺水,中国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聂舟山对中新网健康频道表示,其发病原理是,大量水通过气管进入到肺泡,肺部因无法供氧最终导致溺水者窒息而亡。
“干性溺水”并不像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非常危险的事故,它的现状还不那么广为人知。所以,更需要引起我们每位家长的重视。
干性淹溺如何分辨呢?关键在于了解并认识这种情况的症状:行为异常、疲劳、嗜睡、咳嗽、呼吸急促及脸色苍白。
①呼吸困难、咳嗽、胸痛或呕吐。如果发现溺水者呼吸浅而急促、鼻孔外张、呼吸时肋间明显扩大等,表明其呼吸困难,难以获得足够氧气。
②极度疲惫。溺水者如果感到非常疲惫,可能是因为大脑没有足够供氧。
③行为异常,如在溺水后突然表现出烦躁、好争好斗等情绪。
④身体外表变化,如嘴唇青紫、皮肤苍白等。
这种干性淹溺往往容易被忽视,家长可能会以为孩子玩累了,想要睡觉,累了想睡觉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家长们在游泳以后,尤其是对于是孩子来说,如果发现这些情况,一定要格外注意、马上送医,不要事故发生以后再后悔莫及!
如何预防“干性溺水”?1、注意孩子在水中有无异常情况,比如呛水。
2、游泳后,家长也不可掉以轻心,要注意观察孩子是否有上面提到的症状发生,一旦出现不适,医院就诊。
文章综合整编于楚天都市报、尖叫童年
编辑
文姬(择学堂)
赞赏
哪家医院治愈白癜风哪里治疗白癜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