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难点有情绪的音色
音色概念是十分复杂和细化的,涉及到发声体的构造,发声原理,腔体内传播的情况等等。一个人的声音其实是从多方面构成的,我们可以简单从几个方面说来。
气息使用:气息使用的习惯乃至气压的给与造成了声带的张力有所区别,简单说就是压力大小让声带的张力有不同,张力不同的声带就类似一张被拉紧和松弛的塑料薄膜,振动出来的声音会有不同。毕竟最根本的振动体就是声带。
发声体构造:每个人的声带薄厚大小都有不同,这是男人声音粗一些,女人声音细一些的最根本原因。发声体其实是存在很多指标的,比如会厌形态的不同会影响音色,比如喉咙位置的高低也会影响音色(其实属于声音传递方面的改变)。那么,我们其实需要做到发声体调整的第一步就是,放松自然的找到自己舒服的声音,即使它乍一听也许不是很美,但是我们想后期有更好的发展最好能够借助于我们最自然的状态,这样才能更方便的歌唱和调整。
语言咬字习惯:其实,最容易产生区别的就是语言习惯,这也造成了各地语言在声带使用上具有通性,有些地区的方言更易于唱歌,这更多是声音传递过程中的不同产生的。当然,声带的使用习惯更多是具有个人特征的,比如家族语言习惯和个人性格,个人思维等影响。专业的角度来说,韵母的咬字不同产生共振峰的不同也是影响音色的一个大方面。
此处可以提供一个有趣的练习方法:模仿各种方言的人说话,模仿电视剧中不同语气的人说话,模仿各种情绪的人进行说话。这是非常有价值的语言训练,对于演唱的多样性和声带的全面性很有好处。
腔体和声音的传递:腔体内最重要的概念就是泛音,或者我们可以理解为共鸣。主要分为两个方面,1是共鸣的腔体,腔体用的不同或者多个腔体的比例不同产生的音色也有不同。2反射点的位置和硬度,这直接影响了声音的亮度和咬字手段。对于这方面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想要增强腔体乃至声音传播的练习,你必须要有良好的气息支撑和发声情况,而且你要有一个适度的心,不要过度追求共鸣的量,而忽略了电声时代的本质是色彩。
有情绪的音色:情绪这一字眼是最不应该出现在这里的,因为这一环节更多是理性的理解。但是事实上很多声音都是具有情绪感的,这种情绪感是一种类似假象的东西,大部分音色自带的情绪都是比较单一的,比如悲伤。其实这是一种咬字习惯,就像你让一个绝望的人唱欢快的歌曲,他始终带着绝望的感情一样,这是一种下意识习惯性练习的产物,我们不要去尝试模仿其音色,比如模仿一些歌手的音色,这并不是无效的,但是是缺乏创造力的,因为这始终不是你自己的情绪和色彩。我们应该多去体会自己各种情绪下的语言形态,或者说,用在愤怒的时候自己录首歌宣泄情绪这样类似的办法去找到自己真实的情绪。当然,一些哭腔哑音之类的技术,我们也同样可以使用,只是不要过度依赖技术来表达,这样本末倒置,对演唱时极为不好的。
文末要说的是情绪更多需要多去做感性体会和增加语感等传达力才会有效,而声音的色彩则是可以改变的,无论圆润,亮度,暗度,哑度,气感等其实都可以通过技术来实现,但应该了解技术是为感情和传达感情服务的,不应该本末倒置的让技术成为演唱的核心。